您的位置:首頁

警惕!開車不要吃感冒藥

喝完酒後仍然開車,不顧相關交通法規和生命安全,是一種僥倖心理使然的結果;因為自己生病吃藥治療,開車出了交通事故,是無心之過,甚至讓人感到很冤枉。調查資料顯示,很多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就是司機不知道治療治病的藥物對開車也有不利的影響。相關資料顯示,很多交通事故的產生,就是因為司機吃藥後在開車所導致的,已經占到交通事故總是的百分之十左右。而吃感冒藥後開車在其中處於一個非常嚴重的程度。

打開百度,檢索出來的“感冒藥”和“交通事故”相關的新聞報導,有 95 萬條之多。

這些交通事故,都是由於司機服用了感冒藥後犯困引起的。服用了導致犯困的感冒藥後開車,司機的反應和判斷能力會下降,甚至超速行駛自己都感覺不出來,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危險性更大。以時速 100 公里計算,一個瞌睡“點下頭”,2 秒鐘車就“盲開”出去 55 米,遇到什麼情況,緊急制動都來不及,極易造成追尾或翻車。

吃了感冒藥為什麼容易犯困?這得從感冒藥裡含的一類成分說起。讓人犯困的是什麼成分?這種成分的作用是止住鼻涕。我們都知道感冒後會流鼻涕,但很少有人知道感冒後為什麼流鼻涕。

感冒時,病毒入侵鼻腔,侵犯了鼻粘膜,人體免疫系統就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去消滅這些病毒。抗體和感冒病毒結合後,會刺激肥大細胞釋放一種叫“組胺”的物質。組胺會刺激鼻粘膜細胞產生大量鼻涕。

如果能夠阻止組胺刺激鼻粘膜,流鼻涕的症狀就會減輕。而感冒藥裡最容易使人犯困的一類成分,就是能減輕流鼻涕的“抗組胺成分”。

抗組胺成分目前有兩類,一類比較“古老”,它們在起作用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們大腦的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對大腦產生明顯抑制作用而讓我們犯困,被稱作“第一代抗組胺藥”。屬於這一代的藥,有馬來酸氯苯那敏(俗稱“撲爾敏”)、苯海拉明、賽庚啶、異丙嗪、酮替芬。

撲爾敏和苯海拉明是感冒藥裡最常含有的成分,廣泛存在于我們常吃的感冒藥中,如西藥的泰諾感冒片、新康泰克、感康、快克裡都有它。就是在一些中西藥結合類型的藥物裡,也有它的身影,比如感冒清、999 感冒靈、維 C 銀翹片、速效感冒膠囊等,而我們經常誤認這些為“中藥”。

另一類我們叫它“第二代抗組胺藥”,它們起作用的同時不會進入大腦,不會讓我們犯困。屬於這一代的藥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它們通常不出現在常用感冒藥的成分裡,但有時候,醫生也會選擇這兩個藥中的一種,開給只有流鼻涕症狀的感冒者。

在含有使人犯困的抗組胺成分的感冒藥說明書上,通常都會有這樣的一句提醒:“服藥期間不得駕駛飛機、車、船,或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然而遺憾的是,這句提醒大都隱藏在藥品說明書眾多注意事項當中,字體較小並不明顯,很容易被我們忽視。而且我們很多人還都是在初次服藥時才會注意說明書,看過一遍後就會將說明書隨手丟棄,再次服藥時,很可能就已經忘記上面的“安全駕駛”提醒。

怎麼才能避類似藥後駕車出現事故的悲劇呢?很簡單,需要駕車時候,不吃感冒藥,尤其是那種含有讓人發困成分的感冒藥。自己的感冒非常嚴重,不得不吃藥治療,為了自己可以活下去,從安全的角度考慮不要在開車,或者請求別人替自己開一下車。吃藥不開車,開車不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