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正確打包便是養生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大家從小就懂得的道理。食物不可浪費是大家從小就被掛在耳邊的話,大人們的諄諄教誨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裡。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打包是件不夠大方的事,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節儉這一概念的,於是打包的現象也越來越常見。打包不能說明窮的問題,卻可以說明一個人的素養。但是打包的講究你知道嗎?我們該如何來健康那個的分類以及食用這些食物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來介紹一下吧!

1.分類打包甯剩肉,莫剩菜

食物不宜混放在一起。為保持衛生,按食物種類打包回家、最好用乾淨密閉的容器,避免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隔夜蔬菜中會產生一定量的亞硝胺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是如果不翻動,僅在冰箱中放置一夜,所產生的亞硝胺約為6~8mg/kg,是遠遠不至於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的。這裡要提到“不剩蔬菜”,主要是從營養價值損失和食用口感下降方面考慮。但最好也不要超過24小時。尤其是涼菜,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沒有加熱,再加上在食用過程中不斷翻動,菜品很容易染上細菌,造成食物中毒。最好當餐吃完。

2.打包食物涼透再放冰箱

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後,食物中心容易發生質變,而且食物帶入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的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食物黴變

無論葷菜素菜,在空氣中放了幾個小時,用餐時又被大家的筷子翻動,這樣就會造成剩菜的細菌基數較大,保質期就會縮短。這時可以將其放在冰箱下層,讓食物儘快地冷卻。

3.打包食物不宜久放

一般情況下,通過100℃的高溫加熱,幾分鐘內是可以殺滅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但是,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細菌就會釋放出化學性毒素,對這些毒素加熱就無能為力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反復多次地加熱剩菜,因為反復冷凍可使食品組織和營養成分流失。如果知道魚肉等菜第二餐還是吃不完,可以只加熱一半,剩下部分仍然放回冰箱。

4.打包食物須加熱後食用!

因為冰箱內溫度只能抑制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如果食用前不徹底加熱,食用後容易造成腸道疾病。如果在食用前沒有加熱的話,食用之後就會造成不適,例如痢疾或者腹瀉。打包回家的剩菜,最擔心的就是微生物污染。因此加熱食物十分重要。用微波爐加熱打包食物是個不錯的方法,借用微波爐的特性,可以使食物內部得到充分加熱。

剩菜加熱小妙招

1.魚類:加熱4-5分鐘

魚類加工成的菜中細菌很容易繁殖,上面的大腸桿菌在20℃左右的溫度裡每8分鐘就能夠繁殖兩倍,在五六個小時之內,一個細菌就會變成一億個。如此的數量足以讓您的腸胃感到不舒服。所以,打包的魚類食品一定要加熱4~5分鐘。但過長時間加熱,魚中所含的全價蛋白、魚脂和豐富的維生素等有益於人體神經系統的營養素就會失去營養價值。

2.肉類:加熱時加點醋

肉類和動物類的食品打包回去後再次加熱時,最好加上一些醋。因為這類食品都含有比較豐富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加熱後,都會隨著水分一同溢出。那麼,在加熱的時候加上一些醋,這些物質遇上了醋酸就會合成為醋酸鈣,不僅提高了它的營養,同時還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吸收和利用。

3.海鮮類:加熱時加點佐料

貝類、海鮮類的食品在加熱時最好另外加一些酒、蔥、薑等作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鮮,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殺滅潛伏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防止引起腸胃的不適,特別是姜,在中醫裡具有殺菌和解毒(特別是魚蝦蟹之毒)的功效。

4.澱粉類:4小時內吃完

打包回來富含澱粉類的一些食品,最好在4小時內吃完,因為它們容易被葡萄球菌寄生。而這類細菌的毒素在高溫加熱之下也不會被分解,解決不了變質的問題。所以,如在短時間內大家還沒有吃完,那麼即使從外觀上看沒有變質也不要再吃了。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打包應該注意的事項和一些小方法。正確打包,也是正確養生的一種。因此大家掌握一些相關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哦。打包的確是個好習慣並應該發揚,但是要是因為打包損害了身體健康就不是件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