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生兒心臟為何有雜音?

現在的剛出生的新生兒們,小小的心臟就有點雜音,這使得好多都父母擔心不已,因為大多數人不瞭解這個,就會以為這是先天性的心臟病。其實,嬰兒的心臟有雜聲都很正常的,只有是出生不久的小嬰兒都會這樣子,只要過了一些時間後,雜音就會自然消失,所以父母們不用太過於擔心或自責。下面就讓我為大家分析一下新生兒為什麼心會有雜音,瞭解一下總是好的吧。

心臟雜音是指心臟正常心音之外的聲音。如果雜音很響,就意味著心臟存在某種疾病。醫學上將心臟雜音分為6級,Ⅰ-Ⅱ級心臟雜音較輕微,Ⅳ-Ⅴ級為較響的心臟雜音。當心臟雜音出現在心臟收縮期的時候,稱為收縮期雜音;而出現在心臟舒張期時叫做舒張期雜音。

醫學上又把小兒時期的心臟雜音分為生理性雜音(又稱無害性雜音或良性雜音)和病理性雜音。

生理性雜音在小兒時期較常見,醫學資料表明健康小兒有23%-60%在胸骨左緣或心尖部可聽到這種雜音,從新生兒、嬰幼兒直至學齡兒心臟可有Ⅰ-Ⅱ級收縮期輕微的雜音,其性質較柔和如吹風樣“夫一夫”音,有的呈樂音樣。這種雜音的產生與小兒代謝旺盛,心肌收縮有力及血液迴圈較快有關,一般到12-13歲時就會消失,孩子無任何不適,活動也不受影響。經醫生及X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都缺乏心臟病的證據。這種生理性雜音多在偶然情況下,如進行體格檢查時或有其他疾病時發現,因此有生理性雜音並不是得了心臟病,不需要治療。

病理性雜音是由於心臟備管發生病理改變(包括先天性和後天獲得性)而出現的雜音,這種心臟雜音一般較粗糙、響度達Ⅲ級或Ⅲ級以上,病兒活動時可出現氣促、無力等不適,常見的心臟病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及感染性心內膜炎等心臟病。但是有時生理性雜音偶爾可達Ⅲ級,不易和先天性心臟病和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雜音區別,必須進一步作有關檢查。近年來隨著超聲心動圖的發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的應用,一般可以鑒別出小兒心臟雜音的性質是屬於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並能瞭解生理性雜音發生的原因。

致各位家長們,如果你們在發現孩嬰的心臟有雜音時,請不要緊張到四處亂尋醫,正確的行為是及時帶小孩去醫院做準確的檢查,由專業權威的醫生來判斷這是病理性的雜音還是生理性的雜音,以及有沒有心臟疾病。孩子的健康一直是父母們所關注和關心的,但是關心的同時,要沉著理性的做出正確的行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