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父母請不要對孩子喋喋不休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看到一種現象,那就是父母跟在孩子屁股後頭囑咐這個囑咐那個,就害怕孩子吃苦遭罪。還有一些家長如果看到孩子犯錯,也會不斷地嘮叨,說這說那,總之就是喋喋不休。如果孩子天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恐怕內心肯定會充滿了怨恨,甚至影響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可能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嘮叨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對孩子好的方式有很多,何必去做這種既出力又不討好的方法呢?

嘮叨的形式,基本上表現為機械的重複陳詞濫調,類似的話反復說很多遍,而且是幾乎每天都說,這就像一隻蒼蠅盤旋在孩子的耳邊,直聽得孩子耳朵“磨”出老繭,身心也被折磨得急躁不安,容易使孩子心煩意亂無法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其次,嘮叨的內容也大多是指向孩子的弱點缺點,沒完沒了的數落和冷嘲熱諷,就算說的是好話也多是規勸式的“不許這樣”,“不要那樣”等,讓孩子感到自己不受尊重。同時,父母過多的嘮叨會讓孩子產生自我保護式的逆反心理,消極對抗沉默不語或者乾脆與父母針鋒相對以至於惱羞成怒。

教育專家認為,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人的,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如果父母苛求完美,就會變成“碎嘴婆子”,嘮嘮叨叨,沒完沒了,讓孩子厭煩,結果父母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

心理學研究證明:老調重彈,反反復複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也就是明明在聽,卻根本不入心裡去。這是長期重複聽同樣的聲音而產生的一種心理上的不在乎。所以,做父母的,不要老是只怪孩子不聽話,也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嘮叨了。

雖然父母有責任對子女的不當言行及思想進行批評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形式。不要沒完沒了地嘮叨,實際上,嘮叨不但不會起到效果,反而還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

重複性嘮叨只會讓孩子心煩,同時對父母的嘮叨產生依賴感,慢慢的,父母不嘮叨,孩子的事情就做不好;批評性嘮叨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缺乏信心,甚至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隨意性嘮叨容易讓孩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孩子對需要記住的重要事情也常常當成耳旁風。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避免自己嘮叨呢?第一點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信口開河,想說什麼就要說什麼,還是要經過大腦仔細考慮一下的,就拿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來說,督促孩子先寫完作業再吃飯,但是自己心裡又害怕孩子餓,就會說你餓不餓,趕緊寫作業,要不然飯都涼了,你這是不想吃飯了?這句話放在誰身上都不好受,何況是一個小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