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海淘代購問題頻發 國外嬰幼兒食品安全敲響警鐘

近日,網路上關於“加拿大Church&Dwight公司主動召回旗下Lil Critters VitaminD3兒童維生素D軟糖(即小熊糖)”的消息一經傳出,讓經常海淘代購的家長們感到無比的震驚與恐慌。原因很簡單,這種“小熊糖”在國外號稱是孩子補充維生素的首選產品,而到了國內,被私人代購店主的大肆行銷以及對效果的盲目誇大,導致這股跟風潮流在國內父母中“不脛而走”。

事實上,不管是對於等待新生命降臨的准爸媽,還是已經為人父母的家長來說,關於孩子的事情,都是頭等大事。因此,兒科專家特別提醒家長,從海外購買嬰兒食品、營養品,除了存在食品安全風險之外,其產品本身也不一定適合中國寶寶。

各種標籤“亂花漸欲迷人眼”

據相關調查顯示,嬰幼兒產品逐漸成為海淘清單中的“主力軍”,從奶粉、營養品到各種零食,很多家長在購買寶寶所用的產品時,最信賴的就是“純進口”。在他們看來,進口的東西一定非常有保障,而且效果一定是最好的。海外營養品之所以如此受歡迎,緣於其貼上了“純天然”、“無副作用”等標籤,家長因此不惜花費高價去購買進口母嬰產品。然而,國外的產品就一定絕對安全可靠嗎?

日前,加拿大衛生部發出通告主動召回的這款兒童維生素D軟糖,也就是海淘圈中人盡皆知的“小熊糖”。這款產品被召回的原因是其維生素D含量幾乎是標明的劑量4倍,遠超過8歲及8歲以下兒童每天安全服用的標準上限。此外,該公司同時召回另一款成人維他命產品,原因也是雷同。據以往銷售資料顯示,被召回的“小熊糖”產品,在各類海淘網站上銷量排行均在前10名,目前依舊在各海淘網站熱銷。並在產品介紹中稱其安全、高效,“連續9年美國銷量第一”,“獲2008年美國兒童咀嚼維生素組織最佳口味大獎”等諸多頭銜。

“海淘族”規模龐大背後的風險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的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海淘族”規模已達到1800萬人。對於海淘嬰幼兒營養品的風險,專家提示家長千萬不容忽視。海外代購鏈條長、跨國境,缺乏有效監管,代購商品真假難辨、售後服務無保障等問題始終困擾著消費者。近幾年,此類糾紛案件也很常見,通過非正規管道購買商品,如果遇到品質安全問題,消費者往往會索賠無門,無法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根據規定,保健食品須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或衛生部批准註冊,並取得註冊證號,只有標示“藍帽子”及註冊證號的才是保健食品,進口保健食品也不例外。此外,進口保健食品的預包裝上必須貼有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標示的內容必須真實、準確並符合我國法律法規要求,沒有相關標籤或標注不合規定的產品不能進口。中文標籤必須標明產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並注明食品的原產地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位址、聯繫方式等,而且進口保健食品還要有相關衛生證書。然而事實上,現在的海淘代購產品十分缺乏相關監管。

嬰幼兒食品應儘量“本土化”

現在的一部分媽媽會選擇從日本代購奶粉,但日本人吃海產品居多,通常身體不缺碘和鋅,所以日本奶粉中碘和鋅的含量通常較低,不適合中國嬰幼兒食用,尤其不適合中國內陸缺碘地區的嬰幼兒。還有一部分媽媽喜歡“海淘”營養品來為孩子補充維生素AD,這其實是一種認知上的誤區。一方面,國內外嬰幼兒無論是成長環境、飲食習慣還是身體狀況都有區別,國外的營養品不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配比建議來設計,一般國外推薦的劑量比國內要低,並不適合我國兒童營養水準的現狀。

在選擇上,兒科、兒保專家建議家長選擇國產品牌,因為其配方含量往往按照我國嬰幼兒營養需求進行生產,在產品品質上也有相應的保障,媽媽們可以放心地給寶寶進行補充。就拿對寶寶十分重要的維生素AD來說,可選擇國內知名藥企達因藥業生產的OTC藥品(即非處方藥)伊可新,與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在有效成份含量、審批標準、生產工藝、臨床效果上都存在著明顯區別。OTC藥品的產品批准文號是國藥准字,執行標準是根據《中國藥典》來生產執行的,科學配比,生產流程極為嚴格,能夠保證絕對的安全性。

當國外的安全問題不斷敲響警鐘的今天,家長在為孩子選擇食品、營養時,不應盲目追求“洋品牌”,一些沒有經過國家相關部門嚴格審批進口的產品,尤其是一些沒有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很可能在某些方面意味著“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