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秋季養生,重陽“食補”正當時

秋天是養生的關鍵時期,氣候乾燥,冷暖交替,晝夜溫差變化大,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更是容易患病的季節,也是舊疾容易復發的季節。堅持正確而科學的飲食起居調攝,重在預防為主,才能安全度過“多事之秋”。

重陽節已至,老年人不宜“秋凍”,特別是深秋季節,防寒尤其重要。因為寒冷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甚至導致心肌梗塞、血壓升高引起腦出血等嚴重後果。同時老慢支患者、胃病患者、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受到寒冷刺激後都會加重病情,甚至出現嚴重併發症。因此老年人要根據天氣變化注意及時增添衣物,抵禦風寒,防止舊疾復發,這是老年人秋季養生的重點之首。

秋季養生飲食非常重要,其氣候突出的特點就是“燥”,中醫認為“燥勝則幹”,如皮膚乾燥,口乾咽燥,傷肺乾咳不止,大便幹結等,《黃帝內經》中指出:“燥者濡之”,即燥者潤之,潤燥之意,應多吃滋潤的食物,如百合、銀耳、蘿蔔、蓮藕、山藥等,煮些滋陰養肺的粥來喝對老年人來說最為適宜。同時早晚做些上下叩齒動作,將產生的津液咽下,可起到潤髒養身的功效。

老年人還要注重足部的保健。足部與全身臟腑經絡有著密切關係,深秋季節老年人耐寒能力差,腳部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用熱水泡腳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促進血液迴圈,改善睡眠,及時消除疲勞,注重腿腳的保暖,還可預防感冒。也可用中藥艾葉、紅花、伸筋草、透骨草煮水泡腳加強改善迴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