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人為什麼會有口吃

口吃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在老人和孩子中,口吃是最常見的。引起口吃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如果大腦供應不足的話,是很容易出現口吃的現象的。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有口吃的現象呢?

從人類開始使用語言起,就存在著口吃現象。自古以來,曾有許多人研究和探尋給人們造成語言障礙和精神痛苦的口吃之謎。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提出,口吃是人的四種基本情緒發生混亂的結果。100多年前,有位普魯土外科醫生,試圖用割去一部分舌頭的方法來治療口吃,結果只是給這些人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第一次對口吃進行系統研究的人,是60年前美國愛俄華大學的溫戴爾·約翰森。他是因自己深受口吃之苦而立志研究這個問題的。但是,由於他確信自己無論在神經上還是生理上都沒有缺陷,因此只提出了一種觀點二口吃是人在兒童時期模仿口吃者講話學來的。但是,他從未能證明這種觀點。

據統計,每100人中就有1~2名口吃者。在口吃者中,大約有1/5的人是暫時性口吃,一股發生在2~7歲期間,成年後口吃自行消失。另外4/5的人是持續性口吃。迄今為止,許多矯正口吃的方法都有助於增強講話的流利性。但經矯正後,通常表現為講話速度較慢。

從特點上看,口吃者講話中充滿了快速的重複和突然的停頓。由於聲音的產生要求大腦、呼吸系統、聲帶、舌、愕和唇的協調配合,因此,生理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出是哪一部分器官失常造成了口吃。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口吃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口腔送氣下足,下能把要講的話語連續發出。還有的人提出,口吃是大腦兩個半球爭奪對語言控制的衝突造成的。但是,這種推測一直無法證實。

相反,口吃者的大腦與正常人是沒有區別的。事實上,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表現為口吃的語言障礙,而且這種現象與口吃者一樣,通常都是出現在一句話開始時或換氣之後。

在一般情況下,當口吃者唱歌,低語,三加集體朗誦或沒有留意自己在講什麼話時,幾乎沒有口吃現象。但是,當他們處於緊張和壓力之下時,如作公開發言、打電話或介紹情況時,口吃就會變得很嚴重。在學校裡,口吃的兒童和同學在一起時,可以順利地背誦課文,但在課堂上教師檢查時,他們則會張口結舌。

根據上述現象,許多心理學家把口吃歸因於教師對學生過於嚴厲或家長對孩子過於苛刻,這些因素在孩子內心中引起無法解決的衝突,而口吃則是這種內心衝突的表現。但是也有許多人下同意這種看法,他們指出,許多口吃者在兒童時代井沒有經歷過類似的環境。

佛洛德精神分析學派的專家們相信,人的敵意或焦慮是通過受阻礙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他們認為,口吃是一種精神性疾病。但是,事實上,大多數口吃者,用精神療法都無效。而且大量心理表像顯示,口吃者井下比其他人更神經過敏。

最新研究表明,口吃與家族有關。而且男性是女性的4倍。此外,有證據顯示,下是口吃本身具有遺傳性,而是在這些家庭的成員中的一種傾向性或易感性使他們容易變成口吃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語言心理學家弗朗斯·福利曼認為,這種傾向性的存在,井下能使孩子註定變成口吃者,而是需要某種確實存在。或被孩子感覺存在的壓力促使口吃在他們身上出現的。有些兒童可能從遺傳上獲得的只是較慢的語言功能或較差的語言協調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因素,如父母講話很快,就可能成為激發孩子出現口吃的原因。

美國休斯頓大學的語言病理學家馬丁·阿德姆斯提出,迄今為止,已經使用了幾乎所有方法對口吃者進行了研究、檢查、測試和分析。環境和遺傳這兩個因素顯然都與口吃有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口吃井下是由某種單獨的因素造成的。

科學家相信,通過下斷深人的研究,遲早會解開這個使人們田惑已久的口吃之謎,井能找出有效方法來徹底解除它給許多人造成的語言障礙和精神痛苦。

小兒口吃是怎麼回事

小兒口吃的原因比較複雜。在日常生活中,看電視或電影場面裡出現口吃的搞笑情節,小孩兒會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模仿,時間長了就容易變成口吃。還有,孩子長期處於恐懼、焦慮、憤怒、緊張情緒之中,導致缺乏自信,也是造成口吃的重要原因。另外,有些孩子由於性格內向、害羞,不願與人交往,神經過度緊張,在與人交流時便會出現口吃。這些原因導致的口吃占到口吃患兒的三分之二,基本都能通過心理干預得到矯正。一般而言,三歲前是孩子學說話的敏感期,這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

口吃治療有其時間性,最佳治療期應在六歲之前。一旦孩子持續出現三個月的口吃,那麼家長就要警惕,及早帶孩子就醫。醫生根據不同病因採取對症治療,對於嚴重的心理緊張,說話時冒汗並且口吃的患兒,可以給孩子服用一些安定類、抗焦慮類,以及抗抑鬱類等藥物配合治療。還要注意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進行行為訓練,在孩子出現口吃時,不要打斷,而應該及時正確引導。對口吃進行治療,應宣導綜合性治療,單一的治療效果並不很理想。

說到抽動症,許多家長會馬上聯想到頻繁的眨眼、擠眉、吸鼻、噘嘴甚至聳肩、搖頭、四肢抽動等。可是,從表現症狀上來講抽動症主要包括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兩大類型,家長瞭解到的多為運動性抽動,而發聲性抽動卻常常被家長所忽視。兒童口吃當心發聲性抽動症。

發聲性抽動主要是由於人體構音肌、胸擴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發生抽動時,造成一組肌肉或一個肌群突然發生收縮,進而導致的發音異常。此類患兒多表現為清嗓子、說話停頓、口吃、結巴、乾咳、嗓中發現咕嚕等鳥鳴音等。由於發聲性抽動多表現為喉部症狀,因此常常被誤診為過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症狀而久治不愈。另外,發聲性抽動症與單純的口吃也比較容易區分。一般來講,單純的口吃症狀相對穩定,而發聲性抽動症則表現為時輕時重,有的還伴有眨眼、撅嘴等肢體症狀。

七個小妙招及時糾正寶寶口吃

“媽……媽……,其…其實我……我很想……流…流利地說……說話。”這應該是很多口吃的小孩的內心獨白吧。

其實2歲的孩子出現結巴是很正常,1歲到3歲之間,都是幼兒口語發展的快速期,從兩三歲開始會說短的句子,思維想像也在快速發展。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就會有很多話要說,但她的詞彙量沒有成人多,做不到順暢地表達,她們說話像我們學外語時一樣,腦子想得很快,嘴裡說不出,就容易磕巴。

一般情況下,2歲的孩子說話結巴,它只是一種暫時的口吃現象,不需要定論為口吃。一般稱為語言的過渡期,大部分孩子都會在學語言中間會碰到這種情況。一般孩子在6歲內外語言發育已經協調的情況下,是可以自行恢復的。只有少數的才會過渡成為口吃患者。

口吃的表現形式

口吃的表現形式很多樣,醫學上通常把它分為三大類:首字難髮型、語詞重複型、語句中斷型。而96%的口吃表現為首字難發。多數患兒初期僅有言語症狀,部分嚴重患者可有唇、下頜、頸部肌肉痙攣、舌肌震顫、跺腳、眨眼、轉頭等因生理緊張而產生的各種伴隨動作。此時,父母的態度、社交受挫、精神壓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斷加重及伴隨動作增多。

1、首字難髮型: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第一字重複,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

2、語詞重複型: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複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3、無表達內容障礙;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致語言節奏失調

4、排除抽動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患兒說話時,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幹搖晃等動作。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並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

隨年齡的增長,患兒還可出現焦慮不安、害羞、容易激怒,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上課不敢發言,不喜歡交往,變得孤獨退縮等情緒與行為的異常,如不予矯治最終可導致頑固性口吃。

口吃的原因

1、遺傳因素: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為單基因遺傳。有人發現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遺傳史,主要外因是學習語言的環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語快、含混,兒童不易模仿等。也有人發現口吃患者及親屬中左利手多見,認為口吃與大腦優勢側有關。

2、精神因素:兒童口吃往往發生在急性或遷延性精神創傷之後,因而不少學說認為精神因素可能為口吃的重要發病原因。有的兒童因為受到家長、老師或周圍一些人的嚴厲懲罰或訓斥,使精神突然受到嚴重打擊,由於這種恐懼的情緒或驚嚇引起了口吃,同時精神緊張、焦慮等也會導致口吃現象。

3、軀體因素:先天的發育不良也引起口吃。較多兒童圍產期或嬰幼兒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兒期母體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軀體性疾病,或發育過程中患某些傳染病使神經系統功能弱化,言語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強行糾正左撇子也會造成口吃。

5、方言性口吃:兒童學語期間改變方言,或兼學兩種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6、思維過速性口吃:因思路寬闊迅速,致使口齒追隨不及,造成口吃。臨床亦較常見。

7、其它因素:有的學齡前兒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資料則根據腦電圖、發音肌肌電圖和氟呱啶醇臨床療效。推斷口吃可能與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複合體活動增強、發音肌功能不協調、和基底節存在生化障礙等因素有關,但尚待臨床進一步論證。

七個方法幫助你的孩子

1、從容不迫地說話,經常停頓,在你的孩子說話結束後,等上一些時間再開始說話。

你的放慢的輕鬆的說話方式,比任何批評或建議,諸如“慢點兒說”或“慢慢地再說一遍”都要更為有效。

2、減少你給孩子的問題。兒童在說出自已的想法時,更為自由,回答成人的問題時則非如此。不提出問題,而僅是對兒童所說的話加以評點,讓他知道你聽清了他的話。

3、用你的面部表情,以及其他身體語言,向你的孩子表明,你是在聽他說話的內容,而非他說話的方式。

4、每天,在固定的鐘點,用一些時間,給予你的孩子全部的注意。此時,讓孩子自已選擇他所想做的事。讓他帶你參加他的活動,讓他自已選擇是否說話。當你在這時候要說話時,要用慢慢的,平靜的,輕鬆的,帶有很多停頓的說話方式。

對你的年紀幼小的孩子而言,這段從容的安靜的時光,可以樹立他的信心,讓他知道,他的父母喜歡和他在一起。當這孩子長大時,這個時間內,孩子可以與父母自在地討論他的感受和經歷。

5、讓家庭所有成員學習如何輪流地說話和傾聽。兒童,尤其是口吃的兒童,會發現當沒有多少打斷,且聽眾注意傾聽時,會更加容易說話。

6、觀察你和你的孩子互動的方式。要增強這樣一種方式,在這種方式下,你讓孩子明白,你在聽他說話,而他有充分的時間說話。要減少批評,快速的說話方式,打斷,和問題。

7、最重要的是,要讓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樣,你都接受他。最強有力的力量,是你對他的支持,不管他口吃與否。

結語:孩子是口吃最常見的人群,孩子如果口吃的話,會給他們的心靈造成很嚴重的創傷,這樣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阻礙作用。緩解口吃的方法有很多,上述就是關於口吃知識的講解,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