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天冷時媽媽做這事毀孩子一生

立冬了!天氣真是越來越冷。俗話說“寒從腳下起”,熱水泡腳對成人來說是個不錯的保健和放鬆方式。為了讓體弱的寶寶增強體質,不少家長會常給孩子來個熱水足浴,但是寶媽寶爸們,如果你將這套用在寶寶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經常用熱水給孩子泡腳不利於其足弓發育!

以下轉自一位元寶寶家長的記錄

立冬了!為了能讓我的寶貝兒子睡個好覺,於是打算給他用熱水泡泡腳。正當我準備去接熱水時,居然讓我看到這條新聞:小孩用熱水泡腳會讓腳的韌帶變松! 什麼情況?熱水泡腳影響寶寶發育?不行,我得趕緊問問我那在兒童醫院當職的小姑。

下面,就是姑姑放大招了!給寶寶來個足底大按摩!

腳可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給寶寶做足部按摩不但能改善疾病,也可幫助寶寶增高,健腦,舒緩身體的不適感,增加寶寶抵抗力,還能增進母子感情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妙哉妙哉!

據生命時報,在幼兒時期,寶寶的足弓還沒有形成,骨頭和關節很有彈性,腳底堆積的脂肪也會使足弓不明顯。所以當他們站立時腳底比較平,且這種“平”足會一直延續到6歲,直到他們的腳鈣化定型,足弓才會顯現。常用熱水給幼兒洗腳或燙腳,足底韌帶會遇熱變鬆弛,不利足弓發育形成和維持。

足弓是人體很重要的減震系統,當我們跳躍或從高處跳下時,足弓的彈性起著緩衝震盪的作用,減輕落地時對全身骨關節尤其是對頭部的衝擊力。另外,在長時間行走時,足弓的彈性對身體重力下傳和地面反彈力起緩衝作用,還能保持足底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因此,足弓對寶寶不是可有可無的。

因為足弓發育不良,扁平足寶寶的運動能力會受到限制,當寶寶學會站立、走路後,這種能力的缺陷會日漸突出。他們在走路、站立過程中比其他寶寶容易疲勞,小腿容易出現酸脹感,嚴重時膝關節和腰部也有不舒服的感覺,因此走路姿勢不穩、運動後容易腳部發軟。

足弓發育不良不僅容易造成腳部永久性畸形,還可能使脊柱的生理彎曲發生變形,嚴重時甚至使大腦、心臟、腹腔的正常發育受影響。因此,不建議經常給孩子熱水泡腳。在家裡,最好讓孩子光腳走路,這樣可以增加腳趾抓攀能力,有助於學步。

當然,中醫常說的“腳暖頭涼”的養生觀念沒錯,每天為寶寶洗腳,通過對腳的按摩刺激達到舒經活絡、防病治病的作用。不過,水溫和水量有講究。一般使用溫水,夏天在38~40℃之間,冬天可在45℃左右,水量以沒過整個足部為宜,浸泡3~5分鐘即可。洗完捏捏腳,有助睡眠和生長發育。

當然,除了6歲以下的寶寶,成人熱水泡腳也是有養生禁忌的,5個禁忌你不可不知!

熱水泡腳的5個禁忌

1、切忌溫度過高

泡腳是通過水溫讓腳迅速的暖和起來,但是千萬水溫不能太高,因為太高的水溫會燙傷腳部的皮膚,輕者會發紅,重者會起水泡。經常會有因為水溫過熱,皮膚被燙傷的情況。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更要注意水的溫度,因為他們對溫度的感應不敏感,更容易被燙傷。

2、吃的太飽或者饑餓的時候不宜泡腳

因為泡腳會加速全身血液迴圈,如果過飽會影響胃部的消化,如果饑餓的時候會導致頭暈等症狀。

3、心臟病病人和低血壓者當心暈厥

這類病人泡腳時要格外小心,一是水溫不可過高,二是泡腳時間不能過長。因為用熱水泡腳後,會迅速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因此很容易使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因此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4、患有腳氣的人不宜用熱水泡腳

因為腳氣是真菌感染,用熱水泡很容易加重感染,如果腳部有炎症和疾患的朋友也不適合用熱水泡腳。

5、老年人泡腳的時間不可過長

因為老年人整個機體的體能和體質在下降,身體相對虛弱,如果泡腳時間過長,會引起出汗、心慌等症狀,還容易誘發一些疾病。因此,老年人建議泡腳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

熱水泡腳猝死 哪些人不宜泡腳

秋冬季節到了,很多人在睡前都有泡腳的習慣。泡腳對身體有好處,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泡腳的。據報導有人因為泡腳導致猝死,因此泡腳也要注意。那麼哪些人不宜泡腳呢?

最近氣溫驟降,冬天毫無預兆的來臨了。天一冷,男女老少都開啟了“熱水泡腳”模式,天冷熱水泡腳是件愜意的事。不過,泡腳也有風險,可能會猝死。據報導,某地一市民卻在泡腳時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經搶救無效後離世了。想必很多人都會疑問:哪些人不能泡腳呢?

哪些人不宜熱水泡腳

陰虛體質人群

部分體質比較敏感的陰虛體質人群,泡腳可能會引起流汗、頭暈。並且泡腳會促進陽氣,而陰虛體質人群身體本身比較熱,泡腳會使陰虛加重,虛火上升,建議最好不要泡腳。

體質虛弱人群

身體虛弱的人,在泡腳或出汗的時候容易虛脫,泡腳時間過長可能會引起低血壓,嚴重時可能暈厥。

低血壓人群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使血管擴張,從而使血壓更低。

急性疾病人群

有頭痛、頭暈、氣喘、咳嗽等症狀,冠心病頻發、血壓不穩定患者最好不要泡腳。

孕婦

由於現在的孕婦不常走動,泡腳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動胎氣,所以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泡腳。

三類人不適合泡腳養生

近兩周,天氣寒冷,腳的感覺也最明顯,再加上大多數久坐的上班族血液迴圈不通暢,因而,最愜意的事情就是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南方醫科大學某附屬醫院康復醫學部主任表示,許多人都知道冬季泡腳好處多多,但也要注意方式和禁忌,否則可能會對健康不利。

泡腳養生好處多

冬季天氣寒冷,有說法認為“寒從腳下生”。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這個地方容易導致血液迴圈不好,尤其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冷的人,泡腳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冬季泡腳,既可以把熱量傳遞全身,促進血液迴圈,達到驅寒保暖的效果,還可以緩解疲勞,起到保健的作用。此外,泡腳再配以按摩,還有助於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要是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中藥等材料,對一些疾病也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幾類人不適合泡腳

不過,劉剛主任中醫師強調,冬季泡腳雖好處多多,但並非人人都適合,下面幾類人群要特別注意——

1、患有動脈炎、靜脈炎以及動靜脈血栓的病人就不宜泡腳,因為泡腳會引起局部的血管擴張,容易引發危險。

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在泡腳時也要特別留意,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皮膚很容易被燙傷。一旦水溫太高,也易引發足部感染,加速病情惡化。

3、足部有潰瘍、炎症、皮膚病等也不宜泡腳,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泡腳要選擇恰當方式

主任中醫師說,冬季泡腳還要注意恰當的方式。

注意泡腳的水量

泡的時候,水要沒過腳踝,到小腿中下三分之一處為最佳。

注意控制水溫

有些人喜歡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認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其實是不對的。劉剛說,泡腳水不能太熱,用手去試水溫,感覺溫熱,以40℃左右為宜。如果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容易引發危險;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更加乾燥。

注意控制時間

泡腳時間太短達不到效果,一般泡15-20分鐘,人體微微出汗即可。但有的人習慣泡到渾身大汗才覺得舒服,這樣就屬於泡過頭了。特別提醒老年人,泡腳時間更不能太長,因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

泡腳加點“料”效果更好

劉剛提醒,冬季泡腳時,如果適當加些輔料,還具有其他一些功效。

加些薑

在泡腳時加入幾塊拍扁的生薑,有散寒、活血的作用,對預防感冒也有效果。不過要切記,加生薑泡腳對血壓高的病人、脾氣急躁的人群就不適宜。

加點鹽

在泡腳時加一些鹽,還可以清潔腳部,殺菌消毒,防止腳氣病,還可以去除腳部角質,使足部皮膚保持光滑清潔。

加點醋

經常用醋泡腳,可調節和鬆弛原本緊張的神經,對身體起到減壓的作用,有利於睡眠。

加艾葉

對於冬季怕冷且痛經的女性,可在泡腳時加入適量艾草葉,有祛寒、通經絡的效果,對緩解怕冷、痛經等都有不錯的功效。

除了以上這些,專家還補充說,選擇木桶或木盤泡腳保溫效果更好。如果泡腳時有加入藥材,就不要用鋁合金的器皿,可能會產生化學反應。還有,為防止皮膚病傳染,最好使用自己固定的泡腳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