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大腸濕熱的食療方法,哪個適合你?

大腸濕熱多由飲食不節,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濕、疫毒之邪侵及腸道所致,為邪實之證,病位在大腸。因濕熱毒邪內結大腸,下焦氣機壅滯,傳導失常,脂絡受傷,氣血瘀滯。

西醫:急慢性腸炎,急慢性細菌性痢疾,細菌性食物中毒,急慢性阿米巴腸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急性闌尾炎,痔瘡。

■飲食療法

1、馬齒莧綠豆湯:新鮮馬齒莧120克(或幹品60克)、綠豆60克,煎湯服食。每天1~2次,連服3天。二味合用對濕熱泄瀉、或熱毒血痢,甚為有效。

2、車前子飲:車前子30克,紗布包,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煮粥,分二次溫服300毫升。治泄瀉。

3、姜連散:生薑l20克,榨汁;黃連30克,銼末,文火烘炒加薑汁拌勻,以幹為度。每服6克,綠茶清送下,每天3次。對濕熱泄瀉嘔吐者大為適宜。

4、石榴皮蜜膏:鮮石榴皮1000克(幹品500克)、切碎,砂鍋煎煮取汁兩次,文火濃縮至稠粘時,加蜂蜜300毫升,攪勻至沸停火,冷後裝瓶。每服10毫升,開水沖服,每日3次。

5、白蜜馬齒莧汁:鮮馬齒莧1000克,溫開水洗淨榨汁,加白蜜30毫升,或白糖適量,一次服下,每日服2次。

6、綠茶煎:綠茶100克,煮取濃汁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加醋10毫升熱飲,每日3次。或綠茶末12克,白痢以姜湯送服,赤痢以甘草水送服,每日3次。症狀消失後連服3日,以鞏固療效。

7、莧粥:新鮮紫莧100克,去根洗淨切碎,同粳米100克煮粥,每日2次,早晚服。此粥對於有急性菌痢、腸炎的老年患者,尤為適宜。

8、龍眼肉包鴉膽粉:鴉膽子亡10粒,研粉,以桂元肉包裹吞服,每日3次,治阿米巴痢。此方適於飯後服,不宜久服。

若本證久而不愈,反復發作,表現正虛邪戀,宜扶正祛邪兼用。其藥物灌腸往往是臨床上有效可行的治療方法。藥用白頭翁、秦皮、黃柏、夏枯草、青黛、紫草、明礬、牡蠣、烏梅、罌粟殼、五倍子等。

每劑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濕度37~38℃,開始每次用50~100毫升於早晚各作保留灌腸1次,適應後每次用200毫升,每日灌腸1次。患者取側臥位,臀高頭低,慢速灌腸,灌入後取胸膝位15分鐘,再仰臥1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