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老年人秋季進補須養陰

經過炎熱的一個夏季,人體損耗很大,特別是老年人,會出現一些倦怠乏力等症狀,所以秋季進補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秋季打好基礎,能夠有效防止病毒傳染,從而增強抗病能力。

秋季陽氣逐漸收斂,陰氣慢慢滋長,而肺氣和燥氣過度地交換迴圈造成體內津液大量耗傷,此時人體如能及時順應秋冬收藏規律而養陰,可使體內保證氣血運行的陽氣有所收斂而不致外散,積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氣和營養。所以秋季進補,養陰為上。《素問》認為,人至中年以後,腎中精氣逐漸衰少,促進津液分泌和血液生成的腎陰也隨之衰減,老年人容易出現腎陰虧虛。因此,秋季養陰對於中老年人顯得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陰虛征是指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所表現的虛熱徵候。其表現為形體消瘦、口燥咽幹、五心煩熱、小便短黃、大便幹結等特徵。秋季進補原則是益氣養陰、氣陰雙補,由於老年人臟器衰弱,脾胃消化功能不足,因此進補時要選用補而不峻、潤而不膩的平補之品,不能馬上進食阿膠、甲魚等過於滋膩的養陰補品,這樣會滋膩礙胃,加重脾胃的負擔,甚至損害其消化功能,既浪費又有損健康。秋季,可選用茭白、南瓜、芡實、蓮子、桂圓、花生、栗子、藕、百合、山藥、白扁豆、黑芝麻、紅棗、核桃、梨、荸薺、胡蘿蔔、番茄、薺菜、平菇、黃鱔、海蟄、海帶、蛇肉、兔肉等食物,既營養滋補,又容易消化吸收。還可適量服用黃芪和西洋參、太子參等氣陰雙補之品,老人秋補忌用人參、鹿茸、淫羊藿、肉桂等過於溫熱的補藥。

此外,初秋除注意精氣的收斂護養外,還要注意科學安排勞作與休息,多喝些開水、淡茶、豆漿、牛奶。在清晨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也是秋季進補的一種輔助方法。

老人應當注重秋季進補這個環節,進補過程中要注意養陰,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其他的輔助方法,如鍛煉、飲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