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春季是小兒肺炎的高發季

文章導讀

春季由於氣候的特點,容易引發小兒感冒、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小兒肺炎的發生。春季引起小兒肺炎的原因很多,如:病毒、細菌的入侵,喜吃過甜、過鹹、油炸等食物等。所以,春季是小兒肺炎的高發季。

抵抗力不足 易患小兒肺炎

兒童和老人通常是肺炎攻擊的對象,因為這兩類人群抵抗力常常不足。在冬春季細菌病毒活躍,肺炎是兒童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幼兒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三月份將是肺炎的“旺季”,這主要是由於天氣轉暖之後,呼吸道疾病增多,而幼兒對病毒和細菌的抵抗力不足所致。

肺炎、腹瀉、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是兒童的四大疾病,肺炎在呼吸道疾病中非常常見,這與幼兒身體未能完全發育,自我防禦系統不能完善有關,比如幼兒鼻毛稀少,不能過濾空氣中的灰塵,而病原體極易從口鼻乘虛而入;扁桃體也未發育成熟,發揮不了“哨兵”的功能;加上咳嗽排痰的能力不強,氣管狹窄,感染炎症時,一點點痰液就會粘附在氣管裡成為肺炎球菌的‘溫床’。

小兒肺炎不一定發燒 久咳需謹慎

和成人肺炎不同的是,幼兒患上肺炎並不都會高燒,雖然大部分肺炎患兒都有發燒,但也有一部分患兒體溫不高,尤其是新生兒,表現為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因此,發不發燒不是兒童肺炎最典型的症狀。

由於肺炎和感冒的症狀在表面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有一些家長容易忽視患兒的病情。由於感冒發燒是幼兒的常見病,家長有時不太重視,以為不用上醫院,吃點保嬰丹、小兒七星茶就行,結果等發現孩子煩躁、呼吸困難、嗜睡、精神狀態較差的時候才來看醫生。殊不知,這些症狀大部分就是肺炎的表現。當肺炎患者年齡越小,併發症越多,病情越重。

其實,兒童醫院接診的肺炎患者常常是一歲以下的幼兒,患兒常常是由於感冒和支氣管炎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向肺部蔓延成肺炎。因此,當家長發現小兒呼吸急促、咳嗽就應及時看醫生,醫生聽診、拍片後很容易確診小兒是否有肺炎。

空氣乾燥多飲水 春寒需防感冒

肺炎治療上雖然不難,但療程長,至少都要7-10天的時間,即使患兒不發燒了都要維持治療一個星期,以防炎症反復發作。因此,肺炎對兒童來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病”。

如何預防小兒肺炎

冬春季節更換,氣溫忽冷忽熱,小兒最容易患上感冒。因此,家長應注意給孩子及時添減衣服,防止著涼感冒。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室內通風,避免局部空氣污濁,細菌增多。兒童應多喝水,保持口腔和呼吸道濕潤,防止局部抵抗力下降。

當幼兒出現流鼻涕、咳嗽、發燒等感冒症狀時,最好還是到醫院看醫生,因為春季春季是小兒肺炎的高發季,家長對小兒的疾病不可太大意,感冒未及時治療很容易發展為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