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脊髓髓內室管膜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脊髓髓內室管膜瘤是複雜的病,疾病的患者並不多,而社會中瞭解本病的人也很少,從疾病名詞來看是屬於脊髓內的腫瘤。腫瘤是大家都熟悉且害怕的疾病,良性的治療後能康復,可是惡性後治療就會嚴重,並且脊髓內的腫瘤檢查也會有難度,患者身體出現異常後也難判斷出疾病來,所以診斷後要儘快醫治。那麼脊髓髓內室管膜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手術全切腫瘤是室管膜瘤的首選治療方案,腦室內室管膜瘤術前可先置腦室外引流以降顱內壓。目前,幕上室管膜瘤手術死亡率已降至0%~2%,而幕下腫瘤手術死亡率為0%~13%。對於未能行腫瘤全切除的患者,術後應行放射治療。儘管對室管膜瘤術後放療並未有較統一的認識,但多數作者仍建議行劑量為50~55Gy放射治療。由於絕大多數為瘤床原位復發,因此對室管膜瘤不必行腦脊髓預防性照射。成人患者術後化療無顯著效果,但對復發或幼兒不宜行放療的患者,化療仍不失為一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常用的化療藥物有卡莫司汀、洛莫司汀、依託泊苷(依託泊甙)、環磷醯胺與順鉑等。3歲以下嬰幼兒化療可在術後2~4周開始,休息4周後開始下一個療程,可延長患者生存期,從而使患者可在3歲以後接受放療。

間變性室管膜瘤手術仍是治療的主要措施,術後放療是必需的,放療宜早,劑量應較大,55~60Gy。另需加預防性腦脊髓放療。化療是輔助治療的手段之一,短期內控制腫瘤生長。

手術是根治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主要措施。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應用,手術死亡率幾乎為0。由於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呈膨脹性生長,邊界清晰,多數可做到腫瘤全切除。對於腫瘤生長部位深在、難以做到腫瘤全切者,次全切除亦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放療一般不常規應用。但對於腫瘤細胞核呈多形性改變的,或為混合性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患者,建議放療。

室管膜瘤的復發率較高,兒童後顱凹腫瘤的預後較差,幾乎所有的病例均在術後不同的時間內復發。室管膜瘤易發生椎管內播散種植,有研究統計各年齡組室管膜瘤436例,有椎管內種植者占11%。幕下室管膜瘤椎管內種植者較幕上多見。室管膜母細胞瘤轉移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室管膜瘤。顱內室管膜瘤的顱外轉移甚為少見,僅有個案報導。關於播散種植的臨床報導常常低估了這種現象發生的真實比率,因為在絕大多數病例中,並沒有常規做脊髓成像。近來,對後顱凹室管膜瘤脊髓種植轉移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表明,播散種植發生率為6%,而21個系列報導綜合發生率為15%。

蛛網膜下腔種植播散的發生率根據腫瘤的部位而變化,幕上室管膜瘤出現椎管內播散種植的比率為8%,而後顱凹室管膜瘤種植播散發生率為15%。不同腫瘤病理級別在轉移播散上也有顯著差異,大約20%的高級別室管膜瘤出現椎管內播散種植,而低級別腫瘤出現播散轉移的比例為9%。一般來說,高惡性級別的室管膜瘤比低級別的腫瘤更可能出現椎管內種植,此外,幕下室管膜瘤比幕上腫瘤的播散轉移比率要高。

脊髓髓內室管膜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文章中介紹了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手術為最有利的治療方式,患者判斷出疾病後會則醫生制定手術方案,手術過程也會有多種風險,因為脊髓是複雜性的,手術失敗會影響到身體的功能,會破壞其性質與恢復,所以身體有不適時就要去醫院檢查,檢查時要掌握好體征,身體的不適症狀,從而好判斷其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