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腳扭傷的治療有哪些

腳關節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平時的運動過程中都需要用腳逛街來接受我們的身體,同樣腳關節部位也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比如平時在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讓腳關節部位出現的紅腫疼痛的感覺尤其是關節畸形帶來的壓痛感,都有可能會引起腳關節紅腫,那麼腳扭傷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損傷中發生率最高的,發生的原因大多是身體失去重心,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腳被絆倒時出現。扭傷時,局部會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嚴重時甚至造成骨折。

一、處理時,先用彈性繃帶將踝關節固定,於傷處外敷冰塊,在用繃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

二、固定幾分鐘後(約3-5分鐘),可先取下繃帶,此時受傷部位腫脹尚不明顯,肌肉痙攣也較輕,可先進行簡單的檢查。

三、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的可能,韌帶損傷的程度,以決定下一步之治療方法。

四、檢查方法:

1、注意疼痛、壓痛點的位置,腫脹的程度,關節是否畸形。

2、內翻及外翻試驗:將踝關節內翻,檢查外側韌帶損傷程度(足內翻時,踝關節外側活動範圍是否變大或鬆動)。再將踝關節外翻以檢查內側韌帶損傷程度。

3、前抽屜試驗: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後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範圍變大(和未受傷一側比較)。

4、如只是輕度扭傷,可繼續冰敷並施以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如屬較嚴重之扭傷,則應送醫治療。

五、在踝關節複健治療方面:

一位醫師提出一個相當清楚的過程表,茲說明如下:

踝關節受傷到完全康復共分為七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從受傷到腫脹不再增加為止。

第二階段:從腫脹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為止。

第三階段:從正常走路不痛至腫脹完全消失為止。

第四階段:從腫脹完全消失至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為止。

第五階段:從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至恢復75﹪的肌力為止。

第六階段:從恢復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為止。

第七階段:從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復100﹪的肌力為止。

複健治療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裝在塑膠袋裡,醒著時每4小時敷蓋在受傷部位20分鐘。

抬高:不需活動它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壓迫:用彈性繃帶包住受傷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緊,太松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害血液迴圈。

拿枴杖:拿枴杖幫忙走路,受傷的腳可完全不著地,或在不痛的範圍內略著地支撐體重。但不可以腳趾先著地,因為這樣腳板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內翻性扭傷,必須像正常走路一樣,讓腳踵(即腳跟部)先著地,然後才整個腳掌著地。

以上給大家介紹了腳扭傷的緊急處理方法希望大家能夠發現腳上扭傷之後,如果疼痛比較嚴重,儘量的待在原地不要活動儘量的可以用冰敷或是冰袋的方式來付自己的關節部位,另外慢慢地將腳抬高促進血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