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這些體表特徵可能預示心血管病

現在大多數人都要忙於工作,即使不工作也要忙於家庭的事情,因此平時總是會忽視了自己的健康狀況,這樣一直下來,身體的健康就非常讓人擔憂。那麼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症狀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可以引起一系列心臟和血管的病變,但除了心悸、心前區疼痛這些明顯症狀外,在心臟發病早期就有一些皮膚、四肢、呼吸上的體表徵兆,瞭解這些徵兆,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

皮膚

若一個或數個指(趾)經歷了由白變紫再變紅的過程,則是典型的雷諾綜合征症狀。由指(趾)動脈開始,到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先後發生痙攣或功能性閉塞,因而局部皮膚蒼白。之後動脈痙攣先於小靜脈痙攣消退,而造成毛細血管內血液淤滯、缺氧,出現紫紺。血管痙攣解除後,局部迴圈恢復,並出現反應性充血,故皮膚出現潮紅,最後轉為正常色澤。

對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早期皮膚輕度潮紅,隨著病情發展,可呈蒼白色或青紫色。發生血管痙攣時,患肢可突然劇烈疼痛,皮膚冰冷而呈蒼白色。

如果臉色呈暗紅色,可能是患了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如果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當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時,或是心臟病晚期的病危症狀,需重視治療。

呼吸

呼吸困難、短促通常都是系列心臟病的第一徵兆。當做一些輕微活動,或處於安靜狀態時,若出現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通常心功能不全時,血液和氧氣不能很好的輸送到心臟,從而導致呼吸困難。

耳朵

心臟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鳴表現。另外,如果耳垂出現一條連貫的皺褶,極有可能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如果由鎖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條如小指粗的表筋,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的先兆。

四肢

中老年人患心臟病時,往往會出現下肢水腫,這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的靜脈血回流受阻的表現。手指末端或趾端明顯粗大,並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狀,常見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或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上述體表特徵出現並持續存在時,應引起一定的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體表的早期症狀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有一定幫助,但還需進一步到醫院確診。

心血管病的預防方法

第一周:開始行動

頭一周的鍛煉目標非常簡單,那就是行動起來,讓自己的身體開始適應運動的模式。此時固定的有氧運動是不錯的選擇,可以使用健身房裡的健身器械或者通過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方式,進行三次中等強度的鍛煉。再次,鍛煉後休息一天。這個星期,你只需要考慮鍛煉模式,不用過多地關注鍛煉效果。但為順利排出體內毒素,每天應保證至少喝兩升水。

鍛煉強度:每次鍛煉30分鐘左右,對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第二周:間歇性鍛煉

通過第一周的預熱,人們會感到身體充滿了活力。這周的間歇性鍛煉,能使人們避免在工作壓力與恢復週期的相互交替中感到過度疲憊。快走、跑步、騎自行車或使用健身器械是合適的鍛煉方式。鍛煉過程由3分鐘中低強度運動和2分鐘高強度運動交替組成。這既能保證人在劇烈運動後得到充分恢復,也為下一個間歇性鍛煉做了準備。注意每天多吃水果,但不要吃含白色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包、乳酪等。

鍛煉強度:先進行一般的有氧運動,接下來是間歇性鍛煉,將提高心血管機能的3分鐘低強度運動和2分鐘劇烈運動交替進行,重複上述兩個步驟6次。

第三周:對抗性訓練

它有助於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富含抗氧化劑的綠茶,儘量避免讓咖啡和碳酸飲料參與你的生活。

鍛煉方法及強度:先進行間歇性鍛煉,再進行30分鐘左右的力量訓練,如弓步、半俯臥撐、扶健身球做下蹲、單手握啞鈴作划船狀。

第四周:分部位練習

此時,又到了再一次加大鍛煉強度的時候了。試著增加每次間歇性鍛煉的時間,同時將身體劃分為上、下兩部分進行鍛煉,即加強對身體上、下部分肌肉群的鍛煉。不要擔心鍛煉後肌肉有輕微的酸痛感,這種情況很正常,不會造成傷害。

鍛煉方法及強度:1.進行間歇性鍛煉;2.針對上肢的鍛煉:向下拉伸手臂、轉腰、兩手在背後交叉下拉(坐式)、兩腿屈伸(坐式)、單臂舉啞鈴;休息兩分鐘後,按順序重複上述動作2次;然後休息半分鐘,可用坐式屈團身(雙腿伸直,上身後仰,身體保持平衡,然後屈膝收腹,使腹肌極度折屈。練習中雙腳始終不能觸及地面或床面)等方法鍛煉腹肌。3.針對下肢的鍛煉:腿部推蹬、弓步、踏板練習、3分鐘騎車練習,重複上述動作4次。

第五周:補充能量

在順利度過上星期,並享受了增加鍛煉強度的過程後,現在你的能量水準將要達到峰值。從這一刻開始,需要改善自己的肌肉張力。如果發現自己產生了強烈的饑餓感,在鍛煉後一定要補充一些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不需要吃太多,很少的食物就能讓你從高強度的鍛煉中恢復過來,並有效地阻止再度產生強烈的饑餓感。

鍛煉強度:1.進行間歇性鍛煉;2.鍛煉上肢;3.鍛煉下肢。

第六周:快要靠近終點

最後一星期,你會發現並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夢幻般的改變,不過,一定不能讓自己的辛苦鍛煉成果付諸東流,下定決心將運動保持到新年吧。鍛煉方法與第五周相同。需要強調的是,以上任何運動,都要有5分鐘的準備活動以及運動後的5分鐘調整活動。

防治心血管病的食物推薦

現在許多的中老年人由於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容易被心血管疾病困擾。一旦患上疾病對於工作和生活都是很大的打擊。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生活中能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食物供大家參考。

大豆

大豆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卵磷脂,具有降血脂效果。高膽固醇患者每天食用大豆60-100克,約90%的人症狀會明顯好轉。

洋蔥

它含有前列腺素,有擴張管血、降低血脂的功能;它含有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燕麥

它含有極豐富的亞麻油酸和豐富的皂甙素,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時清除沉積在血管壁的低密度脂蛋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海魚

魚類含人體必需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降低膽固醇作用。每週吃一兩次魚,比不吃魚者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番茄

番茄內的“番茄素”和纖維,具有結合人體膽固醇代謝物——生物鹼的作用,從而阻止人體動脈硬化和防治冠心病的發生。

海帶

它含有豐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液及膽汁中的膽固醇;它含有食物纖維褐藻酸,也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並且促進代謝。另外,海帶中的鈣不僅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而且可降低血壓。

大蒜

它含硫化物質混合物,可減少膽固醇、阻止血栓形成。高脂血症患者每天吃三克大示,可使血脂和膽固醇明顯下降。

玉米

玉米含豐富的鈣、磷、硒等微量元素及卵磷脂、維生素E,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印第安人幾乎沒有高血壓病、冠心病,主要得益於玉米為主食。

堅果

核桃、板栗等堅果含豐富的鎂。若攝入過多脂肪和維生素D、磷時,如果身體內缺乏鎂,很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梗塞。

牛奶

它能有效抑制人體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膽固醇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也可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有助於維持正常血壓。

結語:從上述的知識我們可以看出,現在人們患上疾病越來越頻繁了,這也給健康帶來了一些傷害,因此平時大家還是要將自己的健康放在首位,平時做好預防和保健的工作,這樣才能遠離一些身體的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