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癌症患者按這竟會要命

對於很多腫瘤患者來說,得了腫瘤都是一個噩夢,因為癌細胞轉移,所以患者往往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那麼為什麼會有腫瘤,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就來一起瞭解一下。

癌痛又往往讓腫瘤患者備受折磨,生活品質大為下降。儘管治療癌痛有各種效果不錯的止痛劑,但有的家屬擔心長期應用止痛劑有副作用,容易造成耐藥性,於是往往喜歡給患者按摩。

專家提醒,千萬別給癌症患者隨便按摩。雖然沒有證據顯示按摩或推拿可促使癌灶擴散,但按摩並不能有助於殺滅癌細胞。

與此同時,此舉卻可能具有危害性,尤其是對晚期已發生骨轉移的患者來說,他們的骨頭脆弱堪比豆腐渣,很輕的力度就有可能發生骨折。

如果患者已發生潛在的骨轉移卻未被發現,對於一般人能耐受的按摩或推拿,對腫瘤患者來說,就很可能會導致骨折,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當然對這個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在病人康復過程中,在肢體、關節、肌肉、經絡等無癌灶處進行按摩及功能鍛煉是是允許的,而且有益。

這樣可以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而引起的肢體廢用。晚期病人常出現渾身難受,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家屬給予肢體按摩,不僅可使病人舒服,又使病人得以溫暖,減輕痛苦。

不可否認,疼痛是腫瘤科病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約1/3的癌症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對於患者本人來說,疼痛也許是恐怖的體驗。但對腫瘤科的臨床大夫而言,疼痛並不是最大的挑戰。

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止痛手段和止痛藥物可以應用於臨床,雖然目前並不能一定根除疼痛,但在減輕患者痛苦、改善患者情緒、提高生存品質方面,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如果患者出現疼痛,一般及時給予止痛治療,大多數疼痛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但有一種症狀是腫瘤科也會經常見到,平時不會引起足夠重視,但一旦出現以後卻比疼痛更加棘手的問題——腹脹。

腹脹,這個或許看似並不嚴重的症狀,往往能讓患者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焦躁煩亂、痛苦萬分,也往往能讓一個經驗豐富的多年資醫師束手無策。

因為對他而言,確實,能做的都做了,能採取的措施也都採取了,但效果如何,差強人意,不是因為大夫的醫術不夠高,也不是處理腹脹的手段不夠多,而是因為它本身真的難以解決。

那麼,腹脹的原因有哪些呢?

1、消化道積氣

消化道積氣指非機械性壓迫引起的腸麻痹,是由於腸道蠕動功能減弱甚至消失的結果。一般繼發於腹腔炎症、電解質紊亂、藥物副作用等。

2、腹腔內積液

腫瘤晚期病人白蛋白減低、嚴重肝臟疾病及腹腔內腫瘤等均可以導致腹水的形成,大量的腹水不僅佔據了腹腔空間,造成腹脹。

同時腹水壓迫腸管,使腸道蠕動能力下降,排空作用減弱,腸道氣體滯留,進一步造成消化道積氣,加重腹脹。

3、腫瘤壓迫

腸道內腫瘤本身就可以阻塞腸道,造成梗阻,形成腹脹。另外腹腔內臟器包括肝、膽、胰腺、脾臟、腎臟以及腸道等等,相互之間關係極為密切,某一臟器發生病變,往往會影響其他臟器的功能。

如胰腺癌患者因病情進展,腫瘤壓迫腸管,可以引起不全或完全性腸梗阻,盆腔內的巨大腫瘤如卵巢癌等也可以壓迫腸道造成梗阻,繼而形成腹脹。

此時的患者往往會併發腹脹、腹痛、惡性、嘔吐、大便不通等一系列症狀,一旦這些症狀出現,提示著病情進一步惡化,需要採取相關治療。

3、腫瘤術後繼發

消化系統腫瘤切除手術也是造成腹脹的常見原因之一,多為手術創傷引起的吻合口水腫、腸道炎性滲出粘連、術後飲食不合理造成腸道功能紊亂等,但一般多為短期內腹脹,且症狀不顯著,少數可發展為腸梗阻,需要進一步手術處理。

對於腹脹,一般而言醫生能做什麼呢?

1、藥物口服

西醫沒有治療腹脹特效藥,一般多採用中藥口服療法,中醫認為腸道在“五臟六腑”中屬“腑”,“六腑以通為用”,所以消化道術後患者會被問及排氣(即放屁)沒有,如果有那就是“通”了,腸道功能完好。

因此,臨床上多用通便導瀉藥和消脹除積藥,如四磨飲子口服液、便通片、番瀉葉代茶飲以及相關中藥湯劑口服等;但對於完全性腸梗阻(即腸道完全阻塞,食物無法通過)的病人,是要絕對禁食水的,此時不僅不能進食食物,同時還要做胃腸減壓,所以藥物也無法口服。

2、灌腸

開塞露和甘油灌腸合劑灌腸對於多數便秘患者有效,在導瀉同時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進排氣,消除腹脹。另外還有使用中藥灌腸。總體來說,療效尚可。

3、肛管排氣

通俗的講是將橡膠管由肛門插入直腸,使腸道氣體排出的方式,無法從根本解決患者腹脹問題。

4、離子導入

通過離子導入儀改善皮膚局部血液迴圈,促進藥物透過皮膚吸收,消脹除滿,適用于禁食水、不能口服中藥的患者。

5、中藥外敷

將中藥做成膏劑,外敷於腹部或者特定穴位,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增強腸道蠕動。

6、針灸

可以說針灸的療效是奇特的,針刺臨床常用穴足三裡、上巨虛、天樞等可以解除胃腸痙攣、增強蠕動、加速排空,此種療法對於功能性胃癱和腸麻痹引起的腹脹效果極好。

7、放置三腔管

對於長期不能進食、頑固性腹脹伴有噁心嘔吐的不全腸梗阻患者,可以考慮採用放置三腔管的方法減輕痛苦,此種方法的有點是既可以減輕腹脹症狀,又可以改善患者因不能進食導致的營養缺乏。

8、手術

對於完全性腸梗阻患者,可以通過手術造瘺,繞過梗阻部位,放置營養管,減輕腹脹症狀。缺點是並不是所有腫瘤患者都適合,且難度較大,費用相對較高。

發燒又稱發熱,腋窩體溫超過37.2攝氏度,一般可認為是發熱,大多數發熱是炎症所致,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出現發熱機會較多,究竟該如何應對?

望京醫院腫瘤科專家何生奇認為:腫瘤患者普通“頭痛腦熱”,不用擔心,多休息,或者使點感冒藥就能過去,持續發熱或者高熱不退就得重視了。

第一

是不是在治療期間?術後1個月內,發熱伴傷口疼痛,當心傷口癒合不好,伴有傷口感染;行免疫治療的患者,如使用干擾素、白介素類藥物,抗骨轉移類藥物,發熱完全與用藥時間密切相關,體溫不高。

可不予處理;放化療期間或者放化療後1個月內,如出現持續發熱,須化驗血常規,當心“白細胞降低性發燒”,醫學上成為粒細胞缺乏性發熱,往往是因放化療後骨髓抑制。

粒細胞缺乏繼而合併感染,發熱時多伴有寒戰,體溫往往較高,超過39攝氏度,必須急診就醫,及時應對,在家治不了,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第二

發熱時查看身上帶不帶“尿管?”“輸液管?”“引流管?”“造瘺袋?”等等,如有,出現發熱需首先考慮這些“管子”“袋子”管理不好造成的感染,須至醫院排查,必要時更換或者拔除。

第三

只有發熱,而且低熱,多數不超過38.5攝氏度,持續很久,化驗檢查排除感染,這種情況,往往考慮癌性發熱,跟腫瘤進展或者經過治療癌細胞程式性壞死相關。

表現為高熱者,可以服用新癀片,片仔癀,西黃丸,或者羚羊角粉,安宮牛黃丸等,西藥萘普生、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退熱藥。

可臨時用用;表現為長期持久低熱者,建議尋求中醫藥治療,中醫學稱之為“內傷發熱”,因大病造成氣血陰精虧虛、臟腑功能失調,臨症多表現為低熱,偶可以為高熱,有的患者僅僅自覺有發熱,手足心熱,體溫卻不高等。

結語:腫瘤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噩夢,如果一旦發現自身得了腫瘤的話,那麼危害僵屍非常大的,所以平時的時候千萬要注意這些方面,如果一旦發現腫瘤,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去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