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左眼跳財 可能是面肌痙攣

生理性眼皮跳一般休息後就會好,病理性眼皮跳則需就診治療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眼皮跳,不僅僅是“財”或“災”的“預兆”那麼簡單。專家介紹,眼皮跳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眼皮跳一般比較輕微,如果是勞累過度,休息後就會好。而病理性眼皮跳的原因複雜,很難自愈,發展趨勢是進行性加重。專家提醒,眼皮跳或嘴角抽搐都可能屬於面神經的疾患,臨床通常診斷為面肌痙攣。面肌痙攣如不治療,一般不會自然好轉,且發作會逐漸頻繁,數年後可能會出現面癱。因此,患有面肌痙攣的患者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症狀

輕則眼皮跳 重則整個面肌發生痙攣

“很多人都有眼皮跳或嘴角抽搐的經歷,但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無論是眼皮跳還是嘴角抽搐,都屬於面神經疾患,通常臨床診斷為陣攣性面肌痙攣。”醫院關節-疼痛科主任教授介紹,陣攣性面肌痙攣,也稱面肌抽搐,是指面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作性無痛性收縮。首發症狀常常從下瞼眼輪匝肌的輕微顫搐開始,也就是眼皮跳,然後逐漸向上擴展至全部眼輪匝肌,進而向下半部面肌擴展,尤以口角抽搐較多。

“眼皮跳,實際上就是神經興奮度增高的表現。”教授說,眼皮跳大多出現在上眼皮,有時也會在下眼皮,一般不為人的思維和意識所控制。嘴角抽搐則以右側多見,左側也有可能發生。嚴重的面肌抽搐,整個面肌及同側頸闊肌均可發生痙攣,眼輪匝肌嚴重痙攣時眼睛不能睜開,從而影響行走和工作,並可伴輕度無力和肌萎縮。精神緊張、疲勞、自主運動時加劇,睡眠時消失。

析因

面神經異常、外傷、腦部手術都可能導致

教授介紹,面肌痙攣通常不伴有疼痛,而且在面肌不抽搐時,面部一般不受影響。至於面肌痙攣的病因,目前並不明確,一般認為可能有三種原因:第一,可能是因面神經的異位興奮或偽突觸傳導引起;第二,可能是由於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或腦瘤等對面神經根部的壓迫所致;第三,極少數患者為外傷、腫瘤或外科手術後出現患側面肌抽搐。

教授介紹,面肌痙攣如不進行治療,一般不會自然好轉,並且面肌痙攣發作會逐漸頻繁,持續時間延長,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未經治療的部分病人,面肌痙攣數年後可出現患側面肌麻痹(面癱)。因此,患有面肌痙攣的患者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判斷

如果持續時間長甚至雙眼都跳需就醫

至於如何判斷眼皮跳、嘴角抽搐是否該去醫院就診,教授說,眼皮跳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活中通常引起眼皮跳動的原因,包括過度勞累、緊張、眼睛本身的疾病或用眼不當、外傷及顱內病變等,這些因素可以刺激運動神經,導致肌肉收縮,從而引起肌肉跳動。生理性眼皮跳一般比較輕微,如果是勞累過度,休息後就會好,即使是有炎症等病因也都是可以通過治療緩解的。而病理性眼皮跳的病因複雜,很難自愈,發展趨勢是進行性加重。

“一般來說,如果眼皮跳持續的時間短,則是一種正常生理性的一過現象,不需要特殊的處理,只需要閉閉眼睛休息一下就行了。”他說,但如果持續時間長,甚至雙眼都跳,給生活帶來了麻煩,就應該去醫院查找病因了。

治療

口服藥物、注射肉毒桿菌毒素

關於面肌痙攣的治療,教授介紹,早期可通過藥物來治療,比如口服卡馬西平、氯硝西泮或巴氯芬。在西藥治療的同時,可以採用中藥配合針灸按摩治療。

“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採用肉毒桿菌毒素治療,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他說,肉毒桿菌毒素治療,是指在上眼瞼、下眼瞼及眼外角等肌肉抽搐明顯的部位,選擇若干個注射點,皮內注射已配置好的肉毒桿菌毒素,一般會在注射後3~7天起效,大多數患者需要在第一次治療半年之後再進行重複治療。此時由於面肌抽搐的程度已較之前有明顯的減輕,所需要的肉毒桿菌毒素治療劑量將大大減少。

第三種治療方法是神經幹阻滯療法或手術治療,通過開放手術來進行面神經管減壓術。最近,還有專家嘗試對面神經的分支進行射頻熱凝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

提醒

患者不要用冷水洗臉

教授提醒,有面肌痙攣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飲食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豆類、魚類;

二是平時要保持心情輕鬆、愉悅,勞逸適度,睡眠充足;

三是要減少外界刺激,如電視、電腦的輻射以及紫外線照射等;

四是不要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面部保暖;

五是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