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經常這樣吃飯小心癌症找上你

很多人都有吃燙食的習慣,還覺得越燙越爽。而吃飯的時候,我們也從小被勸說飯菜要趁熱吃。雖然吃燙食也算得上一種“另類”的飲食文化,但其實燙食對我們的身體並沒有那麼友好。

最佳進食溫度:10℃—40℃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著柔軟的黏膜。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5℃—37.2℃,所以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在接觸到75℃左右的食物時,嬌嫩的黏膜就會有輕度灼傷。幸好這些部位的血液迴圈非常豐富,受傷的組織會及時的脫落、增生、修復,所以偶爾一點點的輕傷可以很快恢復。

經常吃燙食,其實是個惡性循環

而那些經常吃燙食的人,情況可不那麼良好咯!口腔、食道黏膜在不斷的熱刺激下,一直重複著上面的修復過程,黏膜也就不停地增生增厚。增厚了的黏膜對熱刺激的反應逐漸降低,可愛吃燙食的人卻一直追求感受到飯食的高溫度這件事,如此陷入一個越來越不怕熱、越不怕熱會越要吃燙食的惡性循環。

再加上食道黏膜的神經反射本來就很遲鈍,往往受了傷自己也沒有察覺到,於是主人的大腦便錯誤的接收到如此訊息:我們很好,讓高溫來得更猛烈吧!

黏膜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由於沒有引起主人足夠的重視,可憐的黏膜們也就經受了日復一日的折磨。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黏膜接受著越來越嚴重的灼傷刺激,就會逐漸引發口腔潰瘍、食道潰瘍和食道炎等問題。

除了食道外,牙齦的意見也很大:食物太燙,牙齦會被燙傷。可還來不及修復,又一批燙食進口了。長期下去,牙齦就會用潰瘍來抗議了。長期的燙食還會引起牙本質過敏,引發過敏性牙痛。

大家都有不小心吃了燙食的經歷,不想吐出來時通常會讓食物在口腔中快速倒幾下,囫圇吞棗地咽下去。而熱愛燙食的人每頓飯都是如此。這會讓食物在口腔還沒充分咀嚼並與唾液混合,就進胃了,加重了胃的負擔,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這些燙食也會讓潰瘍啦,炎症啦就在食道紮營了。

常吃燙食,還要小心罹患食道癌

食道並不願意整天破破爛爛的,只好不停地增生修復。在這樣一次次的傷害——增生——修復過程中,增生的細胞中會漸漸產生出一些壞分子,也就是形態、功能不正常的“異形性”細胞。當這些不正常的細胞多了,惡變也就發生了。

最嚴重的,食管黏膜上皮的表面會出現癌腫,隨著癌組織的不斷壯大,癌腫侵佔食道的空間也越來越多,很多患者都是感到吞咽困難或有異物感才到醫院就診,這時候一檢查已經是食道腫瘤了……

碰到再好吃的食物也要放涼些再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