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梅雨季當心變成“濕人” 8大祛濕食物巧幫忙

梅雨季節吃什麼?

1、薏仁

薏仁健脾除濕當首選。中醫食療記載,薏仁性涼、味甘淡,有健脾除濕作用,可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風濕痹痛;有補肺利尿作用,可美容護膚、治扁平疣等功效。薏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於大米,蛋白質、脂肪含量為大米的2至3倍,維生素B1和磷、鉀、鈣等礦物質的含量都比大米高,還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

2、洋蔥

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洋蔥中的前列腺素紅可直接作用於血管而使血壓下降,還有促進腎臟利尿和排鈉的作用,調節體內腎上腺神經解質的釋放,從而起到較好的降壓作用。因此,常食洋蔥可以穩定血壓、減低血管脆性,對人體動脈血管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3、綠豆

研究證明,綠豆皮裡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類黃酮、單寧、皂甙等。綠豆中還有生物鹼、豆固醇以及大量的膳食纖維等。因此夏季吃綠豆清熱解毒,緩解中暑。綠豆常見的吃法是熬粥或熬湯,做成綠豆沙也是不錯的選擇。

4、冬瓜

冬瓜味甘性涼,一身都是寶,是瓜蔬中唯一不含脂肪的蔬菜,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下氣消疲、潤肺生津等功效,對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腎臟病以及浮腫病人有良好的食療作用。此季節除了烹製成常規菜肴食用外,也可以把新鮮冬瓜榨汁飲用,也可以將冬瓜皮加鹽煎水飲用。當然由於冬瓜性涼,對於那些身體虛寒或久病滑瀉的人應忌食。

5、玉米

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容易去除體內的濕氣,特別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症狀。常吃玉米,可防止便秘和痔瘡、直腸癌,還能減少胃腸病的發生。

6、赤小豆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7、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鯽魚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常食,益體補人。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B族維生素、尼克酸等。每百克黑鯽魚中,含蛋白質高達20克,僅次於對蝦;含脂肪達7克。

8、黃瓜

黃瓜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輔助治療身熱煩渴、咽喉腫痛、風熱眼疾、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病症。黃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壽、抗衰老的作用;黃瓜中的黃瓜?,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能有效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用黃瓜搗汁塗擦皮膚,有潤膚、舒展皺紋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