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斷食可殺死癌細胞?中外專家澄清癌症十大誤區!

誤區1:患癌主要由基因決定

臺灣網站調查發現,1/5受訪者認為癌症主要由遺傳基因導致。

專家觀點:事實上,遺傳只是癌症發生的因素之一,環境污染、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過度壓力等,都和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有些癌症遺傳風險較高,需要注意篩查,比如母親患有乳腺癌,女兒患乳腺癌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3倍。但有些癌症的遺傳風險很小,比如結直腸癌患者中,僅有5%左右和遺傳相關。研究證實,與基因相比,吸煙、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空氣污染、化學與農藥殘留等環境污染,對身體的傷害更重。

誤區2:癌症不可預防

許多人認為,癌症防不勝防,不知生活中該注意哪些方面。

專家觀點:世界衛生組織提出,1/3惡性腫瘤可預防,1/3可治療,1/3可治癒,預防癌症的主動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裡。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指出,防癌最簡單方法是多吃果蔬,可減少20%患癌幾率,並建議民眾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約85克)、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保持標準體重、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戒煙限酒。只要堅守“預防重於治療”的第一道防線,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險因素,再加上定期篩檢的第二道防線,遠離癌症並不難。

誤區3:吃素者不易患癌

調查顯示,24%受訪者堅信素食者患癌風險低。

專家觀點:研究表明,經常吃大魚大肉的人患癌風險的確更高,而素食者天天吃果蔬,膳食纖維攝取充足,患大腸癌風險比正常人低。然而,長期吃素可能造成營養失衡。奧地利研究發現,素食者可能因動物性脂肪攝取太少而增加患癌風險,是愛吃肉的人的2~2.5倍。想要防癌,均衡飲食特別重要,一定不要偏食或挑食,儘量以天然食材為主,加工品以每週1~2次為限,且每天吃5份不同顏色的蔬果。

誤區4:痣多易得皮膚癌

“多痣的人患癌風險高。”調查顯示,61%的中老年人相信這一觀點。

專家觀點:痣分為出生就有的原生痣和後天受環境、體質影響生成的痣。在青春期及女性孕期,痣可能會增加,中年時,痣的數量達到高峰。多數人身上的痣都屬於良性的黑色素痣,不必擔憂。如果痣出現色澤、大小、形狀等異常改變,應特別留意,可能表現為以下幾點特徵:逐漸往外擴散,直徑大於0.6釐米;有脫皮、出血、分泌物等現象;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模糊;顏色改變,由咖啡色變成黑色或深藍色;一顆大痣旁邊長出許多小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