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樹上到你嘴 | 你吃到的香榧,是這麼來的

一粒香榧從生長到炒製成品,要花費三年左右的時間。在繁瑣流程的背後,是諸暨榧農們上千年經驗累積才得的完美香榧。即便同樣優選的香榧子,少了採摘和炒制的經驗傳承,也將失去最原始的味道。

1香榧採摘

這香榧要好吃,首先,采香榧的時間就要掐得准。每年9月中上旬是采香榧的時節,三代同樹決定採摘難度。勤勉的榧農架起高高的竹梯,藏身於枝繁葉茂的香榧古樹枝椏間,一顆一顆小心翼翼採摘當年成熟的香榧青果。他們耐著性子,憨憨笑著說:“弄香榧,急不得。”因其危險性,摘香榧摔下樹的事情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2香榧堆存

摘下來的青果需要一段時間的堆存,然後再去皮。剝完後需要再一次堆存,靜等發白然後洗曬。需要洗淨外殼上剩餘的克殘渣。曬也有講究,不能在太陽下暴曬,容易開裂,正中午到下午兩點前要遮起來,不能陽光直射,不能曬太幹,不然炒制的時候容易焦。

3香榧去皮

最辛苦的要算去皮了。香榧採摘下來後,先要堆放在空曠的地面上,厚度在10—25公分之間,(不蓋東西,也不澆水)因為處理不好會腐爛,導致香榧變味。7-15天后,外種皮已腐,即剝除種皮,取到榧子。

4香榧炒制

這炒香榧,諸暨的榧農們都是有獨門秘笈的,向來不傳外只傳內。幾十斤粗鹽和幾十斤香榧在一起炒,看著量不大,炒起來可沉了。

在這個過程中,榧農們會把把浸泡過鹽水的香榧,裝進了一個塑膠袋裡,燜上一會兒,才又倒出來炒。如果一定要追問炒制香榧有什麼秘笈,就是這一個了。等到香榧的香氣飄滿整個屋子時,就起鍋了,篩掉了鹽,熱乎乎的香榧鋪開。整個過程差不多要1個小時。

香榧據說也是趙飛燕的零食,唐時作為越東的貢品入宮。民間從來不缺把美食和美人聯繫在一起的想像力,西施大概是最喜聞樂見的那一個,在西施舌、西施乳之後,人們還認為西施足夠冰雪聰明到可以發現香榧硬殼一端的兩道裂口,輕輕一撩這兩個“眼”,堅殼即一裂為二,所以下次吹香榧前,一定先捏“西施眼”。

每一棵主幹粗壯、樹枝遒勁的榧樹都是放大了千百倍的天然盆景,蜿蜒巨大的姿態讓香榧林充滿了原始的力量。每年初秋香榧成熟時,便是人們最忙碌的日子,必須在這一時節完成採摘、烘焙和炒制。貨架上香榧昂貴的售價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它確實每一顆都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