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你的行為,可能正在“放大”止痛藥的副作用

美國西北大學公共衛生與醫學研究所所長布魯斯·蘭伯特博士表示,常用非處方止痛藥主要為非甾體抗炎止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許多人因為這些藥無需處方就可買到,所以認為它們是完全安全的,這大錯特錯。近日,美國《預防》雜誌總結了人們在服用非處方止痛藥時常犯的6個錯誤。

第一,稍有疼痛就服藥。美國退伍軍人管理局北加州醫療保健系統理論康復部門主任馬丁·霍夫曼認為,如果疼痛屬於中輕度,可優先選擇非藥物療法值如熱敷和冷敷等。雖然疼痛早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有助於緩解不適。但若服藥時間超過2~3天,反而會延緩組織癒合。

第二,與複方感冒藥同時用。很多人會在患感冒或流感時服用鎮痛藥來緩解身體疼痛;殊不知,很多治療感冒的藥物本身已經含有止痛藥成分,這就會讓人們在無意之間服藥量增倍,存在服藥過量的風險,出現不良反應。

第三,認為長期用藥才會有副作用。美國醫學界認為,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近期,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警告,人在服用止痛藥的第一周內,這些風險就會激增。此外,2013年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超過推薦劑量服用止痛藥幾天內,就會造成嚴重肝損傷,甚至死亡。因此,止痛藥的最佳服用方法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服用最低有效劑量。

第四,備孕時擅自用藥。研究表明,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會顯著抑制其排卵功能。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服用萘普生僅10天后,就有75%的女性參與者出現排卵功能異常。聖巴拿巴醫學中心婦產生殖科學系生殖內分泌部主任塞麗娜·陳介紹,非甾體類抗炎藥會抑制前列腺素的釋放,它在排卵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然而,值得慶倖的是,一旦停服止藥,上述問題就會得到緩解。另外,非甾體類抗炎藥會穿過胎盤,滲透到胎兒的循環系統中,影響嬰兒心臟、腎臟和其他器官的發育,所以孕婦應遠離這類藥。

第五,服藥預防受傷。在某種程度上,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能鼓勵有輕傷的人堅持鍛煉,也有助減輕理療患者的疼痛。但是,如果你經常服藥,或把它作為一種預防受傷的手段,則會加重原有損傷,因為疼痛是身體警示受傷的一種安全機制。從事耐力訓練的運動員如果服藥,需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可能損傷腎臟。

第六,與抗抑鬱藥同時用。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臨床發現有相當多比例成年抑鬱症患者也會有慢性疼痛,他們需要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來解決疼痛。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同時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和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會增加服藥者腦出血的風險。因此,經常服藥的抑鬱症患者需要定期諮詢醫生。

最後,專家提醒,雖然錯誤服用止痛藥會帶來上述不適,但也不用過分擔心。只要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曹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