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端午節吃什麼

文章導讀

我國的節日有很多,不同的節日在飲食上也是有著很大不同,端午節是一個很多人都注重的節日,所以對端午節吃什麼呢,也是很多人不太瞭解的,那一般都是普通的家常菜為主,但是對一些瞭解的,都是會選擇一些特殊的食物,這樣使得節日過的有紀念,那具體該吃些什麼呢?

端午節吃什麼呢,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使得我們在過這樣節日的時候,也都知道該吃什麼好,在吃的時候,也都知道這樣食物的寓意是什麼,可以放心進行選擇。

端午節吃什麼: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通過以上介紹,對端午節吃什麼好呢,都是有著很好的瞭解,因此選擇這樣的食物,都是不錯之選,但是要注意的是,雖然是過節,但是在食物吃的數量上,也是要有節制的進行,否則對自身各方面,也是有著很大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