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中和酸性體質,鹼性機能水抗癌真有效?

近年來“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論點甚囂塵上,更有人將罹患癌症的矛頭指向酸性體質,使許多注重養生的人開始嘗試“吃堿食”,其中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喝鹼性水,但營養師表示,鹼性水或攝取鹼性食物,並不能讓身體“酸堿中和”,想要遠離或對抗癌症,自來水煮沸後飲用,是最安心可靠的方法。

吃鹼性食物中和酸性體質?目前缺乏實證支持

養生風氣盛行,開始有人提出經常熬夜、飲食多肉少蔬果會讓體質酸化,進而容易引發各種大小疾病的說法,並鼓勵民眾多吃蔬果,或攝取鹼性食物,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調整體質、由酸變堿。然而,營養師表示,以目前研究,還沒有確切的實證可支援“酸鹼性體質”的說法!

正常人的飲食,不論是吃下鹼性食物還是酸性食物,都不會改變血液和體質的酸鹼性。就算是比一般飲用水價格更貴的鹼性離子水或負離子水(H3O2),也無助於改善體質,因為這些喝下肚的水,最終都會被血液、消化系統、腎臟等身體既有的機制中和,並維持適當的酸鹼度。

喝水顧健康!水喝越多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水是維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之一,天天都需要補充,許多人深信“多喝水”和“喝好水”才能更健康,真的是這樣嗎?營養師表示,喝水可以促進全身代謝和迴圈,避免血液和體液過於濃稠;排除血液中尿素氮等毒素,促進“排毒”;預防泌尿道感染和泌尿道結石的產生。與少喝水相較,多喝水相對比較有益健康。

對一般人而言,每天從飲食所攝取的水分,除了牛奶、豆漿、湯、蔬菜和水果等食物水分之外,只要從食物或菜餚之外再補充1000至200c.c.的水即可。但是,結石體質者建議每天喝3000c.c.水;患有腎臟、心臟或肝臟疾病的患者容易水腫,平日不宜喝太多水,以免增加身體的負擔,影響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恒定,導致水腫。

機能水好貴、好健康?營養師:自來水更安心可靠

至於機能水、鹼性離子水、負離子水能改善酸堿體質的說法,則缺乏實證支持;電解離子水、逆滲透水(純水)在製作過程中,都去除了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長期飲用無益處;礦泉水和海洋深層水雖然保留多種微量礦物質,也不宜天天喝,經常飲用容易造成體內礦物過多,當量大到腎臟無法排除,可能在腎臟形成結晶沉澱,進而演變成結石。

營養師表示,大家只要從水龍頭取水後加熱煮沸,就能喝到安全可靠的水,根本不需要迷信某些水對健康有益而花大錢購買。但若相信機能水的保健好處,非要嘗試不可,建議要每一種都喝,以分散只喝單一種機能水對身體造成危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