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林丹李宗偉 揭羽毛球健身6大誤區

打羽毛球健身的6大誤區

穿塑身衣打球減肥效果更好

誤區:有些女性認為打球時再穿上塑身衣或緊身衣能讓自己出更多的汗,消耗更多的脂肪。

事實:醫學專家通過研究發現,60%的婦科疾病與穿著塑身衣有關。特別是在打球鍛煉過程中,穿塑身衣會影響排汗,而且,穿塑身衣還會直接影響血液循環系統,使腰部和下肢血液迴圈不暢,易發生腰肌勞損、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等疾患,還會出現頭暈等症狀。

出汗越多,減肥就越成功

誤區:打球鍛煉時,自己一滴汗也沒出,而同伴卻汗流浹背,為此感到既焦慮又沮喪。

事實:不必擔憂,科學研究證明,流汗消耗的是水、鹽分和礦物質,而不是脂肪。鍛煉時出不出汗,與是否消耗脂肪沒有關係。

正式運動前的熱身準備沒有必要

誤區:很多女性輕率地認定,在打球前做不做熱身運動無關緊要。

事實:尚未運動開的肌肉很容易扭傷,因為它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承受突然性的大動作。任何熱身動作都可以提高肌肉的適應性,使關節變得靈活。鍛煉前的熱身有利於運動者的心血管系統,有益於健康。

反正在打球鍛煉,盡興吃喝問題不大

誤區:許多人高興地想,因為我打球健身了,可以不用再去節食減肥了。

事實:儘管從事任何體育鍛煉,身體確實會消耗掉更多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但並不意味著對所有食物大開綠燈。關鍵是要保持營養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纖維素、穀物及瘦肉。只有在飲食和健身之間保持科學的平衡,才可能達到最佳鍛煉效果——明顯地減去贅肉並改善身體狀況。

超負重鍛煉效果更好

誤區:如果我們觀察得仔細些,就會發現有的女士打球時在腳踝上帶著小重物進行鍛煉,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

事實:過量的負重可能造成肌肉和關節的損傷以及肢體的畸形,包括脊柱變形等。

停止鍛煉會比以前要胖

誤區:很多人認為一旦停止鍛煉,就會變得比以前胖很多,多人因此對打球健身望而卻步。

事實:其實,只有舉重這一類鍛煉所形成的肌肉塊,才會在停止鍛煉後的第二周開始減少。而通過有氧運動,包括堅持多年的打球、游泳、長跑、有氧操、步行和騎馬等活動練出的肌肉塊減少得比較緩慢。當然,這樣的肌肉塊也不是永恆的。保持肌肉持久不變的惟一辦法是在生活中保持有規律的健身鍛煉和有節制的飲食。

羽毛球擊球的4個必殺技巧

握拍:

前面已經介紹過正確的握拍姿勢以及各種變化。好的握拍方法是正確且靈活多變,這是擊球技術的基礎。握拍不要太緊,這樣手腕才能充分發力,並且控制擊球力量的大小和方向。

擊球點:

擊球點要盡可能的高,所以擊球時都是上前迎擊,而不要等到球已經飛近身體時才揮拍擊打。擊中球的瞬間應該是揮拍速度最快的瞬間,擊球發力不能太早或太遲,發力時間與擊球的配合至關重要。業餘球員常犯的錯誤是以為追求快速擊球,經常會過早發力或過早揮拍,從而不能在擊球的瞬間發揮出最大的力量。解決的辦法是冷靜從容,身體和手腕放鬆,對來球有很好的判斷後再擊球。

動作的協調性:

動作的協調性是發力的關鍵,協調的動作可以調動身體各部位的力量,集中發力。協調的動作同樣來自於放鬆的身體,僵硬的身體會導致僵硬的動作,動作會過大或者變形,從而發力不充分。

動作一致性:

高手在擊球的霎那間,可以變化出多種球路和落點,使對手在出球之前根本無從判斷,這就是動作的一致性。

動作一致性要求後場動作在拉球、殺球和吊球時揮拍準備動作要完全一致,只在擊球的瞬間有所不同。網前的動作也是一樣,搶在擊球的高點,搓、撲、推、勾的動作都可以完成。動作的一致性是假動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