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中耳炎流膿怎麼辦,及時控制感染

中耳炎流膿也叫化膿性中耳炎,在兒童中最常見,也是導致小兒聽力受損最重要的原因,而且化膿性中耳炎也容易反復發作,應及時控制感染,去除病因,通暢引流。

一、中耳炎流膿治療

控制感染,通暢引流,去除病因為其治療原則。全身治療

及早應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控制感染,務求徹底治癒。一般可用青黴素類、頭孢類等藥物。如早期治療及時得當,可防止鼓膜穿孔。規模穿孔後取膿液作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參照其結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需使用10天左右,注意休息,疏通大便。全身症狀重者給以補液等支持療法。小兒鼓膜較厚,不易穿孔,為避免感染蔓延至顱內必要時可考慮鼓膜切開術,通暢引流縮短病程,防止併發症。若出現乳突氣房融潰積膿時,應及時行乳突切開術。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病程超過6~8周,病變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達骨質造成不可逆損傷稱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兒童期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往往需要待患兒咽鼓管功能改善後手術治療。

二、診斷

耳鏡檢查

起病早期,鼓膜鬆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緊張部周邊可見放射狀擴張的血管。 繼之鼓膜彌漫性充血、腫脹、向外膨出,正常標誌難以辨識,局部可見小黃點。如炎症不能得到及時控制,即發展為鼓膜穿孔。穿孔一般開始甚小,不易看清,徹底情節外耳導後,方見穿孔處有搏動亮點,實為膿液從該處湧出。壞死型者鼓膜迅速溶潰,形成大穿孔。

耳部觸診

乳突部可有輕微壓痛,鼓竇區較明顯;

聽力檢查

多為傳導性聾,少數病人可因耳蝸受累而出現混合性聾或感音神經性聾。

血液檢查

血象白細胞總數增多,多形核白細胞增加,鼓膜穿孔後血象漸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