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心肌肥大的症狀,帶你瞭解專業知識

心臟是人的核心器官,心臟的健康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命安全,如果出現心肌肥大的情況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體現在器官、組織、細胞等各個層面上。

(一)器官水準上的特徵

從整個心臟來看,不平衡生長表現為心臟重量的增長超過了支配心臟的交感神經元軸突的生長,因此心臟內交感神經分佈的密集程度顯著地低於正常。而且,肥大心肌中兒茶酚胺合成減少而消耗增多,因而心內去甲腎上腺素含量顯著減少,這種神經支配和遞質含量方面的變化,就會促使心肌興奮-收縮偶聯發生障礙,從而導致心肌收縮性減弱。

(二)組織水準上的特徵

表現在心肌內微動脈和毛細血管的生長明顯地落後於心肌細胞體積的增長,所以單位重量的肥大心肌毛細血管數目減少。對哺乳類動物心肌微循環的活體組織研究表明,安靜時,正常動物心肌每1mm3內約有2,300條開放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平均間距為16.8μm.當心臟負荷加重或缺氧時,毛細血管前括約肌鬆弛,原處於貯備狀態的約2,100條毛細血管也開放。這樣,總的功能性毛細胞管可達4.400條/mm3,毛細血管間距因而減少到5.5μm.因而,由於負荷加重而增高的心肌需氧量,很快通過原運輸加快而得到滿足。然而在心肌肥大時,則因毛細血管總數相對減少,氧的彌散間距增大,故心肌缺氧。這樣的患者在安靜的狀態下,大部分貯備毛細血管已經開放,故當負荷增加時,功能性毛細血管數不能再有顯著的增加,氧的彌散間距也不能明顯縮小。因此肥大心肌在負荷增加時常處於缺氧狀態,致有氧代謝減弱,能量生成不足,心肌收縮性減弱。

(三)細胞水準上的特徵

表現為細胞體積和重量的增加大於其表面積的增加,即肥大心肌的表面積與重量之比顯著降低。而細胞表面的胞膜(sarcoplasmicmembrane)正是Na+-K+、Na+-Ca2+等離子轉運所必經的部位。故細胞面積的相對減少可使細胞轉運離子的能力減弱,包括Ca2+內流相對不足,從而使心肌細胞的功能降低。近年來電子顯微鏡的觀察還證實、肥大心肌內線粒體數量與心肌細胞體積的比值減小,線粒體膜表面積與心肌纖維重量的比值也明顯減少,所以肥大心肌內生物氧化作用相對減弱。這也是肥大心肌能量生成不足的原因之一。

(四)分子水準上的特徵

表現為肌球蛋白分子的重節片(頭部)和輕節片(尾部)的比值降低,即頭部在整個分子中所占的比重減少。而頭部正是ATP酶所在的部位,頭部比重的減少,就可使ATP酶的活性隨之相對降低。此外,ATP酶又受Ca2+的啟動,心力衰竭時,由於Ca2+向肌球蛋白橫橋部位轉運緩慢,故可使ATP酶活性進一步降低。體外實驗表明,衰竭心肌中ATP酶的活性約降低20~30%。ATP酶活性的降低使心肌能量利用發生障礙,因而心肌收縮性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