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身體這裡不動,舒服的懶惰健康就會有大問題了!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但是我們也變得越發“懶惰”,“懶惰生活病”正如瘟疫般在全球蔓延!調查發現,全世界每年約有200多萬人死於懶惰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疾病。都市叢林下的民眾,越來越懶惰,每10人中,就有6人會死於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腎臟病和癌症等疾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代人常見的“懶得動腦、懶得走路、懶得活動、懶得上廁所”所引發的健康問題,並如何及早改善,避免招病上身。

一、“懶得動腦”VS 記憶力下降、老年失智症

現象:

科技發達讓現代人越來越不需要用腦了,許多家電都是自動化,按下鈕就完成;電話也不必背了,輸入手機中就好。用腦機會少,讓現代人腦部退化得快,記憶力變差,引發老年失智症的機率逐年升高。

為什麼“懶得動腦”容易引發記憶力下降、老年失智症?

身體的機能會隨著歲月而逐漸衰退老化,而腦部卻是身體機能中越用越靈光的器官。不過如果不動腦,腦部的機能和其他器官組織一樣,過了20歲便逐漸下降。反之,經常動腦可以刺激腦部細胞的活力,到了70歲,思維仍能維持在壯年或中年時期那樣靈敏。因此,懶得動腦的人小心腦部退化的比別人快,容易健忘、記憶力差,甚至發生老年失智症的機率高,且年齡也比別人早。

改善“懶得動腦”的健康促進方法:

●每天看書讀報、寫作等,對大腦有極大好處。閱讀文字時,作唸出聲音的「出聲閱讀」訓練,可以達到大腦機能活化的效果。

●不要依賴電腦,儘量用腦部計算,可以活化腦部。每天花5分鐘做計算訓練,可以讓小學生提高2成記憶力,失智症的人改善腦部機能。

●對於新的事物要有好奇感及學習心,越是新的挑戰,越能儲備腦力,有助延緩腦力退化。

●嘗試經常做溝通及練習記憶;思考邏輯、語言能力等動腦訓練。

●經常做有利腦部訓練的娛樂,例如猜謎、下棋、打麻將、電動遊戲等。

二、“懶得走路” VS 慢性病

現象:

出門有車代步讓人類少掉走路機會,甚至懶得走路。長期下來,身體的活動量漸漸不足,很容易引發各種慢性病。

為什麼“懶得走路”容易引發慢性病?

走路是最簡便且有健康功效的運動,如果懶得走路,容易讓身體失去保護機制,進而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醫學證實,步入中年後,荷爾蒙的變化會促使血壓上升,走路可以減少荷爾蒙分泌,因而可減少血壓上升。而一天輕快走路1小時,有預防50%第二型糖尿病的效果,因為走路可以消耗葡萄糖,降低血糖值。並且持續20分鐘以上的走路,有助分解燃燒體內的中性脂肪,增加好膽固醇含量,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速或快速的走路有助於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的預防與治療。此外,走路還可以預防乳癌、大腸癌。

改善“懶得走路”的健康促進方法:

●給自己走路機會,上下班或上學途中,走一段路再搭車。就算在室內,也要起身多走路。

●上樓時儘量不搭乘電梯,改走樓梯。

● 每天最好走路持續30分鐘以上,走路時,抬頭、挺胸、大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