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氣滯血瘀型紫癜的治療,為你介紹三種秘方!

氣滯血瘀會導致紫癜,如果確診為這種症狀的話就要趕快尋找治療方法了,這裡隆重為大家推薦中藥療法,這是從根本上調理身體的措施,不會有副作用,治療效果也很好。

一、消風寧絡飲

【來源】曹向平,《名醫秘方匯萃》

【組成】炒防風10克,炙黃芪15克,炒赤芍10克,大生地15克,炒丹皮10克,牛角腮5克,生槐花15克,炙甘草5克,紅棗10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一般服用15劑即可。如反復發作者則須連進本方30劑。

【功用】消風涼血,散瘀寧絡,佐調衛氣。

【方解】過敏性紫癜、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症”,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細血管壁而發生出血症狀。本病多由細菌(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寄生蟲感染,食物或藥物過敏等所致,好發于兒童和青年,尤以兒童居多,中醫屬血證發斑範疇,稱之為“肌衄”。謬仲淳論血證要訣指出:“宜行血不宜止血”,實寓血活瘀化之深意。本方之目的為消風涼血,散瘀寧絡並舉,輔以調整衛氣,使其風祛瘀散絡寧,血循常道而自止。方中防風為祛風主要藥,可祛頭面及周身之風邪;生槐花功能涼血,祛血中之風熱,兩藥相伍,共奏消風寧絡之功,赤芍為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佳品;生地滋陰清熱,涼血止血;丹皮功專散瘀;牛角腮為黃牛或水牛角中的骨皮角髓,味苦性溫,為止血祛瘀之品,療血證之要藥,上藥相伍,共奏涼血散瘀之功,黃芪、炙甘草、紅棗和營血,配防風更益衛氣。

二、脫敏消癜湯

【來源】冉雪蜂,《冉氏經驗方》

【組成】艾葉、烏梅、阿膠(烊化)、金銀花、槐花米各9克,大棗50克,甘草9克,生大黃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溫服。

【功用】養氣止血,清熱解毒,脫敏。

【方解】方中烏梅為脫敏要藥;大棗補氣養血;膠艾止血;當歸養血活血;金銀花,槐花米、甘草清熱解毒;生大黃瀉熱毒,行瘀血。諸藥合用,共奏補氣止血,清熱解毒,脫敏之功。

【主治】過敏性紫癜。

【加減】出現全身反應,發熱者,加生地15克,連翹、丹皮、紫草各9克;出現腸胃道反應,臍周下腹部疼痛者,加厚樸,枳殼,川楝子,黃柏各9克,大黃用量增至6~9克;出現風濕性反應,關節疼痛明顯、膝、踝、腕等處關節腫脹並有漿液性滲出,體溫升高,行動困難者,加漢防己,秦艽,牛膝、雞血藤,柴胡各9克;出現腎臟病變,水腫,少尿或出現蛋白尿、血尿或管型時,生大黃用量加至6~9克,黃芪、滑石各15克,豬苓、澤瀉、車前子各9克;出現神經系統病變,驚厥者,加水牛角50克,僵蠶,鉤藤,天竹黃各9克,出現癱瘓等,加馬錢子0.3克(研末沖服)。

三、滋陰降火湯

【來源】王季儒,《肘後積餘集》

【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鮮茅根30克,知母、黃柏、梔子炭各10克,仙鶴草、大青葉各15克,茜草12克,大薊、小薊各12克,廣角1.5克(研末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解】多因熱入血分,血熱外溢所致。方中生地、丹皮涼血熱而滋陰;大青葉清熱解毒而消紫癜;茅根,大小薊,仙鶴草涼血止血;梔子炭,知母,黃柏清熱瀉火;茜草清血熱兼能化瘀生新,俾止中有散,則出血點易於吸收也。滋陰即能清熱,涼血即能止血,故用之每奏佳效。

【主治】過敏性紫癜。出血點鮮紅或紫紅,面紅煩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滑數。

【加減】如大便潛血,加海螵蛸13克,五倍子10克,三七(研沖)、白芨(研沖)各3克。

【療效】臨床屢試屢驗,效果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