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幫助幼稚園小朋友減壓?

在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蘭姆近日公佈的另一研究結果回應了美國國家兒童衛生及人類發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蘭姆通過研究發現,早早送孩子上托兒所可能導致其長期出現情感問題。

蘭姆指出,孩子在三歲之前就被送到托兒所,長大後更容易有不良行為,處理壓力的能力更低。去年,蘭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兒中展開了研究,結果發現,入託前9個月兒童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準是未入託的同齡孩子的兩倍。而且,上托兒所的幼兒年齡越小,壓力值就越大。

要善於給孩子解壓

蘭姆教授認為,社會上有輿論認為母親應當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實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途徑,父母應當做的是在送孩子上托兒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後為孩子“解壓”。

蘭姆教授說,托兒所老師經常無法幫助幼兒調節和轉移壓力,因為兒童護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持群體的和諧,讓不規矩行為減少到最少”,而這樣做會損害兒童的長期情感發展。

蘭姆說,家長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後應當通過創造以孩子為中心的友好氣氛、鼓勵孩子早睡等手段為孩子解壓。蘭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兒所的幾周,家長可以爭取到托兒所與孩子共渡難關。他指出,在德國,家長會連續多天陪孩子適應托兒所的新環境;而在英國,“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後,走得越快越好”。

“我們的孩子沒了真正的童年”

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許多英國家長對子女童年環境和遊戲方式的改變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孩子們失去了自己小時候擁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員調查了4000名10歲以下孩子的父母,讓他們列出現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時的哪些樂趣。

超過一半的家長說,過去, 孩子們在課間喜歡玩傳統的遊戲如跳房子、板栗遊戲等,而現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電腦遊戲。接近半數的家長們說,他們記憶中的戶外遊戲,如捉迷藏、壘房子都被現在的一些高科技遊戲所取代。傳統的床頭故事也有所變化。有一半的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國影響深遠的一些童話故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