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中醫養心吃什麼?今後千萬要吃對了

養心是每個人一生的大事,只有心好的人才能好,養心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人適合的方法不一樣,據中醫專家介紹,吃東西是養心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那麼該怎麼吃才是正確的呢?

一、心的解剖形態

1.心的解剖位置:關於心的解剖部位,在《內經》、《難經》、《醫貫》等中醫文獻中已有較為明確的記載,心位於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著脊之第五椎”(《類經圖翼·經絡》)。心是隱藏在脊柱之前,胸骨之後的一個重要的臟器。心尖搏動在左乳之下。

2.心的形態結構:心臟呈尖圓形,色紅,中有孔竅,外有心包絡圍護,心居其中。中醫學對人體心臟的重量、顏色、結構,以及心腔的血容量等均有一定的認識,只是較為粗略而已。“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外有赤黃裹脂,一是為心包絡”(《類經圖翼·經絡》)。

髒象學說中的心,在中醫文獻中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之別。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臟;神明之心是指腦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的功能。中醫學把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歸屬於心,故有神明之心的說法。正如李梃所說:“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醫學入門·臟腑》)。

二、心臟有規律的跳動,與心臟相通的脈管亦隨之產生有規律的搏動,稱之為“脈搏”。中醫通過觸摸脈搏的跳動,來瞭解全身氣血的盛衰,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之一,稱之為“脈診”。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心臟的功能正常,氣血運行通暢,全身的機能正常,則脈搏節律調勻,和緩有力。否則,脈搏便會出現異常改變。

三、在中醫學中,神的含義主要有三:其一,指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功能和規律。所謂“陰陽不測謂之神”(《素問·天元紀大論》)。其二,指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一般稱之為廣義的神。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如整個人體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姿態等,無不包含於神的範圍。換言之,凡是機體表現於外的“形征”,都是機體生命活動的外在反映。其三,是指人們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即心所主之神志,一般稱之為狹義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