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胎盤分級,這些專業知識你都瞭解嗎?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不斷發育長大,胎盤也在不斷的變化,醫學上經常通過檢查胎盤來瞭解胎兒的健康狀況,為了對胎盤的狀態進行精准描述,在醫學上進行了專業的分級。

一、胎盤分級是什麼

胎盤分級究竟是什麼呢?胎盤分級跟胎兒的發育又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繫?很多准爸准媽們在看到胎盤分級這個名詞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疑惑。胎盤分級是從孕晚期(28孕周)開始,B超報告單上會出現胎盤分級,這個時候的胎盤級別多數是0~I級,到36周左右胎盤級別可以是I~II級,到40周左右胎盤級別可以是II~III級,一般來說II級以上胎盤提示胎兒成熟了,如果胎盤達到III級則表明胎盤已經成熟,並趨於老化,這會影響胎盤功能,不利於胎兒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Grannum胎盤分級法將胎盤成熟度分為四級:

0級胎盤:絨毛板呈一條光亮直線,實質呈均勻一致細顆粒,見不到基底.多出現孕28周以前.

1級胎盤:絨毛板為一輕度起伏亮線,胎盤實質顆粒略粗,回聲略強,基底層仍末出現,多出現孕周29-30周.

2級胎盤:絨毛板出切跡,延伸至胎盤實質但未達到基底層,胎盤實質顆粒變粗,出現較強的短柱狀回聲,基底層可出現不規則較強的條狀回聲,平行靠近肌壁.孕周多在36-40周.

3級胎盤:絨毛切跡已達到基底層,胎盤實質出現多個強回聲環,內可出現無回聲小池,有時可見反光增強的鈣化灶。

二、什麼是胎盤分級

孕晚期(28孕周)開始,B超報告單上會出現胎盤分級,這個時候的胎盤級別多數是0~I級,到36周左右胎盤級別可以是I~II級,到40周左右胎盤級別可以是II~III級,一般來說II級以上胎盤提示胎兒成熟了,如果胎盤達到III級則表明胎盤已經成熟,並趨於老化,這會影響胎盤功能,不利於胎兒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三、胎盤的構造

胎盤是胚胎和母體組織相結合後所產生的黃金物質,主要由以下三者構成:

1.葉狀絨毛膜

這是胎盤最關鍵的部分,它的大部分構造就是絨毛,這種絨毛膜是按照級別不斷發育而成,從一級發育到三級。母體受孕約一個月時,絨毛內的血管也開始逐漸產生,胎盤循環系統也就此出現。腹中孩子的發育需要許多黃金物質的支援,該循環系統能夠從流過胎盤的血液中汲取各種元素,這也就體現了它的價值所在。

2.羊膜

這是胎盤的最裡層,它非常薄,少則0.02毫米,多則0.5毫米。雖然很薄,卻又是由5層更薄的膜構成的,這五層膜分別是纖維母細胞、上皮細胞層、基底膜、緻密層和纖維母細胞。

3.底蛻膜

這種膜的最下端存在著一層非常薄的板,醫學上稱為蛻膜板,通過這塊薄板,孕婦的子宮螺旋動脈就可以和寶寶的血液進行匯合,寶寶以此來和母親的血液完成交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