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小兒麻痹症診斷 方法竟有這6種

小兒麻痹症的診斷方法都有哪些,一直是寶媽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因為她們十分的害怕寶寶的哪種症狀是小兒麻痹症的症狀,而未被及時發現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其實生活中,小兒麻痹症的診斷方法有以下6種。

(一)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或稱格林-貝爾綜合(Guillain-Barre's syndrome)多見於年長兒,散發起病,無熱或低熱,伴輕度上呼吸道炎症狀,逐漸出現弛緩性癱瘓,呈上行性、對稱性,常伴感覺障礙。腦脊液有蛋白質增高而細胞少為其特點。癱瘓恢復較快而完全,少有後遺症。

(二)家族性週期性癱瘓 較少見,無熱,突發癱瘓,對稱性,進行迅速,可遍及全身。發作時血鉀低,補鉀後迅速恢復,但可復發。常有家族史。

(三)周圍神經炎 可由白喉後神經炎、肌肉注射損傷、鉛中毒、維生素B1缺乏、帶狀皰疹感染等引起。病史、體檢查可資鑒別,腦脊液無變化。

(四)引起輕癱的其他病毒感染 如柯薩奇、埃可病毒感染等,臨床不易鑒別,如伴胸痛、皮疹等典型症狀者,有助於鑒別。確診有賴病毒分離及血清學檢查。

(五)流行性乙型腦炎 應與本病腦型鑒別。乙腦多發于夏秋季,起病急,常伴神志障礙。周圍血和腦脊液中均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

(六)假性癱瘓 嬰幼兒因損傷、骨折、關節炎、維生素C缺乏骨膜下血腫,可出現肢體活動受限,應仔細檢查鑒別。

通過上述介紹小兒麻痹症的知識,相信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和掌握了。小兒麻痹症一般不會影響患兒的智力、思維、感覺系統,也不會加重。如果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小兒麻痹症是可以治療好的。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越早治療,得到的效果越好。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