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一歲還不能走路,你知道該怎麼辦嗎?

正常情況下,孩子到一歲的時候會開始站立並且學會走路了,但如果寶寶在這時候還沒有這種能力的話,首先父母們不用太著急,可能是孩子發育晚一點的原因,另外可以去醫院做個體檢,瞭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

1、首先寶寶要學會走路,寶寶的肌肉要達到一定的力量才能支撐起寶寶的身體,這樣才能掌握身體的平衡。還有每個寶寶的性格不一樣,有的寶寶性格溫和,比較謹慎,不願意走路,或者害怕摔跤,不肯鬆開父母的手,家寶寶就是這樣的,有時候明明可以自己走兩步的,她就是不敢,所以這樣性格的寶寶能走相對較晚;有的寶寶生性活潑好動,8、9個月的時候就不肯待在父母的懷中了,喜歡父母扶著腋下邁步,這樣性格的寶寶往往1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單獨走路了。

2、走路晚的孩子在爬行→扶站→獨站→行走的過程中緩慢而謹慎,按自己的節奏發展,等他終於可以走時,便能夠走得很好。有的寶寶常常被父母抱著,沒有什麼機會在地上練習運動,所以走路會比較晚些,所以父母在寶寶8、9個月的時候應該經常扶著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在地上練習吧!當他們可以扶著站的時候也經常讓寶寶自己在地上扶著東西慢慢練習,別整天把寶寶放在床上或者抱著。體型似乎也是影響寶寶走路早晚的因素之一,瘦一點的寶寶似乎走路要早一些。

3、寶寶走路晚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缺鈣,有的寶寶鈣補充的比較少,寶寶從扶著走到獨立行走,下肢骨骼需要承擔很大的身體重量,所以寶寶在走路期間,均衡的攝入營養素和鈣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失了這2個,寶寶的腿部很容易變形。

4、有的父母可能覺得自家寶貝走路晚是不是智力問題,雖然學會走路是很具有意義的事情,但並不能說明走路早的寶寶比走路晚的寶寶智力水準高。但是寶寶學會走路最好不要超過1歲半。寶寶會走路了,大人們要注意寶寶行走的安全了,避免寶寶摔倒了,碰到尖銳的物體了,保護寶寶不發生意外傷害也是這個時段不可缺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