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氣滯血瘀吃什麼中成藥,疏通氣血是關鍵

氣滯血瘀很多時候都是長期的抑鬱,不良的情緒引起的,特別是現在人的壓力都很大,生活的不如意就很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問題,氣滯血瘀要及時用中藥調理,達到疏通氣血的目的。

一、氣滯血瘀體質的藥物調理

1、氣滯瘀血體質宜用行氣、活血藥疏通氣血,達到“以通為補”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當歸、川芎、紅花、薤白、枳殼、桃仁、參三七、銀杏葉等行氣、活血藥,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體質。

2、胃腹脹痛、噯氣、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陳皮、砂仁、檳榔、豆蔻、厚樸、大腹皮、萊菔子、大黃、神曲、山楂、穀麥芽、雞內金等,行氣、止痛、消食、通便。

3、滯血瘀體質如有情緒抑鬱,應以心理疏導為主,配合疏肝理氣解鬱藥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綠萼梅、八月劄等。

二、行氣活血延年祛病

銀杏葉製劑對預防氣滯血瘀體質的多發病——中風具有顯著的效果。對中風後遺症的康復亦有一定的作用。法國巴黎大學研究結果,中風後繼續服用銀杏葉製劑,可以縮短康復的時間,減少中風後遺症的出現,尤其對小中風的療效更為明顯。

三、氣滯血瘀體質的生活調養

1、研究發現,人體長期處於氣滯血瘀狀態,組織缺血,細胞處於“饑餓”狀態,會加快衰老。因此,對氣滯血瘀體質而言,行氣活血有預防衰老的功效。

2、在生活上,應保持愉快的情緒,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避免大怒、驚恐、憂思等不良情緒對氣血運行的影響。堅持體育活動,運動量因人而異。每次運動鍛煉應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3、體內的水分通過呼吸、皮膚蒸發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減少,導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緩慢。所以,氣滯血瘀體質平時宜多飲水,每天攝入量不低於2000毫升約8杯水)。

4、老年人因元氣的推動功能減退,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宜堅持“快步走”運動。據測試,“快步走”時所吸入的氧氣,是人體安靜狀態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血瘀”狀態。

“寒則氣滯”、“寒則血凝”,氣滯血瘀體質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環境的時間不宜過久。冬季室溫應不低於攝氏20度。夏季使用空調降溫,室溫也不宜過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每天用熱水泡浴,有利於改善全身氣血運行,如能定期進行藥浴、按摩,則效果更好。氣滯血瘀預防與治療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