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不要因為大人的“寒暄禮儀”,來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

文|秘笈君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和我說,他的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了,之前特別懂禮貌,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一起玩兒玩具從來不會發生爭執,和樂融融的。而現在,連孩子的奶奶吃他的小餅乾,他都會搶過來。也沒人教他這樣啊,才2歲多的小孩怎麼就變得自私了呢

其實,這並不是孩子變得自私,而是之前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物權意識。而等孩子長大一些,進入物權敏感期時,他就知道這個東西是屬於自己的,就變得不喜歡和別人分享。這時家長太不要擔心,更不要去責怪孩子不懂事,正確的引導後,等孩子大一些,就會主動並且發現分享的樂趣。

我侄子小時候,也經歷過這樣的物權敏感階段。在他兩歲半的時候,一直處於一種狀態,什麼都是他的,在未經他同意之前,任何人都不能碰他的東西。 

有次,我吃了擺在客廳餐桌上的草莓,他就跑過來,對著我大喊“你不可以吃,那是奶奶買給我的草莓”,一時弄得我手足無措,我媽趕緊對我侄子說“那是奶奶買給大家的,誰都可以吃”我侄子仰著小臉倔強的說“就是我的,不可以吃”,我媽來了脾氣,把一盤的草莓都遞給了我,並吵了我侄子。我侄子見狀大哭起來,無論怎麼安慰都止不住哭。

後來我侄子對我敵意更深了,好像我的存在就是搶他東西的。經常性的抱著自己的汽車玩具,對我說“姑姑這是我的,你不可以碰。”然後抱著汽車親幾口。像摟著布娃娃一樣,十分親昵。我只是笑著應允說:好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從什麼時候他不再對我具備敵意了呢,應該是有一次我買來一個樂高玩具,故意自己坐在一邊拼,侄子看著我沒有喊他一起玩,就默默地移動到我旁邊,拿起一個零件研究。

這時我對他說:你想和姑姑一起玩嗎。

他轉了一下眼珠子點點頭。

我接著說:那我把最喜歡的東西分享給你一起玩了,你以後也會把你喜歡的的東西分享給我嗎。

侄子連忙從儲物間將他心愛的坦克車抱出來,“姑姑,我們一起玩”

從那以後,侄子就很樂於和我分享他的“心頭好”,隨著他慢慢長大,也順利地度過了物權敏感期。 

那麼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時,該怎麼引導他度過呢

1.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出去或是家裡來客人時,就會熱衷於讓孩子分享食物、玩具給其他小朋友或大人。以此來彰顯自家孩子很懂禮貌,進而完成一場成人間的“寒暄”禮儀。可是孩子並不懂成人世界的客套,他們的心思是最單純直接的。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他拒絕分享自己的東西,大人一定不要強迫。 

2.不批評指責孩子

當孩子拒絕分享時,家長千萬不要指責孩子不聽話、自私、小氣。這只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孩子被家長強制分享,並且批評教育,那麼孩子的性格就會變成兩個極端,要麼佔有欲極強,對家長叛逆心十足,人際交往能力也很差;要麼就十分地膽小怯懦,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敢主張自己的權益,對他人的請求無法說“不”。

3.發現分享的樂趣

培養孩子分享的習慣,可以通過誇讚、鼓勵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給你分享一塊餅乾的時候,你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鼓勵說:謝謝寶寶,你這麼做媽媽很開心,因為是你給我的,這餅乾像被施了魔法一樣變得更好吃了。這樣經常性的對孩子進行鼓勵引導,慢慢的孩子就能體會到分享帶給他的快樂。

-----------------------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如果你有這些育兒困惑,

請關注百家號:【育兒秘笈】。做心裡“有底”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