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焦慮的父母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影響?你中招了嗎?

常聽到一些家長議論:我們家寶貝的健康快樂最重要,其他什麼都是浮雲。咋一聽這句話很美,也為父母的那份體貼入微感動到落淚,可是當孩子表現不那麼如意的時候,當孩子默默無聞的時候,畫風早已不是這樣,言之鑿鑿的話變成了諷刺。如今的父母到底怎麼了?是我們言而無信嗎?非也,其實是父母焦躁不安而已。

當我們的寶貝尚在繈褓之中,父母為他描繪了藍圖,把未來的一切都想得美美的。當孩子漸漸地長大,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航線不一定是按照我們設想的那樣發展,那些焦慮的家長就初現端倪了。在幼稚園就有許多惶恐不安的家長,從送寶貝入園起就不停地為孩子擔心,起風了想起寶貝沒加衣,天熱了怕孩子不會脫衣,甚至連上廁所都擔心孩子不會提褲子……父母能想到的各種狀況,都在父母心裡糾結成一團麻。若是能夠與孩子寸步不離就好了,這大概是很多人心裡的祈盼。

如果真的有機會讓你緊緊相隨會是什麼狀況呢?我是一名幼師,兒子還在穿著開襠褲的時候就跟著我一起體驗生活了。小孩子剛進去還是挺新鮮的,沒幾天各種有規律的生活讓孩子體驗到了規則的嚴格性,幼稚園裡的媽媽和家裡媽媽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忙不過來的時候都來不及和孩子多說一句話,經常是兒子自己安撫好情緒,跑過來尋找擁抱……很快孩子開始抗拒幼稚園,不再願意跟隨我一起去上班了,等他想要打退堂鼓的時候我已經不允許孩子退縮了。數不清的眼淚和糾結伴隨著孩子,與小朋友歡快的互動吸引著孩子,慢慢地兒子就愛上幼稚園了。

因為年紀太小,兒子經常在外面玩耍,有時候幸運有新來的小朋友就能湊個伴。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孩子雖然人在外面,老師在裡面與小朋友們的互動,他幾乎都能插上幾句,遇上孩子們的群體活動,他也能適當表現一番。至今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的音樂遊戲《大公雞》,老師需要一個小朋友配合唱歌,兒子自告奮勇上去了,就在大家驚訝的目光中,兒還帶著小朋友們范唱了好幾遍。那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兒子該學什麼掌握了什麼,只要他每天笑容滿面沒來找我麻煩就好。

如果要說特殊,我的兒就是多了自由活動的時候,常常上下串門,這裡聽一句那裡插一腳,最有趣的是他還要求發工資。我問他:你上班了嗎?答:當然上班了,每天在滑滑梯上班呢!還帶哭泣的小朋友一起玩,還丟垃圾了……我忍住笑給了孩子一元錢,並鄭重其事地告訴他:這是你勞動所得可要珍惜哦!兒子還一本正經地把錢藏起來,信誓旦旦說要用來買新房子……那時候孩子的童言趣語是我們經常交流的話題,面對兒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我經常回答兒子‘你覺得是什麼樣子的?你認為怎麼做更好?’

直到滿了四歲我的兒才開始握筆,孩子的‘噩夢’就從父母有要求的那一刻開始了。我開始糾結他的字跡工整與否,每天掌握了什麼,還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恨不得鑽進孩子肚子裡,巴不得把自己為數不多的本領一股腦倒給他,在我的焦躁中孩子反而漸漸平凡起來。我對他的標準通常是一步到位,孩子沒少挨呵斥,母子交流不再是歡聲笑語。兒不止一次問我:以前的媽媽哪兒去了?現在的媽媽一定是假冒偽劣產品。

兒的話深深地刺痛我的心,為什麼不能接受兒的現狀呢?無論孩子表現怎麼樣,都是我的寶貝,為什麼一定強求孩子超越別人呢?反思之後我開始調整心態,接受了兒的成長規律,開始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孩子,慢慢地我發現孩子很多閃光點,常常被孩子細膩的心思感動落淚。我一直認為是孩子不夠優秀,引發了我的焦躁不安,原來是我內心深處的慌亂讓孩子沒了方向。現在面對孩子的各種狀況,我都不再一驚一乍了,大多數時候都是他在說我在聽,我也會向孩子傾訴工作中的苦惱,孩子也會像大人一般安慰我。若是我臉色不好,他會小心翼翼問我是否情緒低落,還會送上一杯茶,會講個笑話逗我開心……我想要的孩子就在我放下焦慮的時候不期而至。

每個孩子“開竅”都有時機的,奧巴馬55歲退休了,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甘羅12歲做了丞相,姜子牙70出頭才上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發展的時區,有些看起來走在你的前面,也有些人看起來走在你的後面,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嘲笑也無需嫉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在你的時區裡,你沒有領先也沒有落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