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超過5歲還尿床可別拖了,這是病得治

遺尿症俗稱“尿床”,在5歲以上的兒童中十分常見,是一種由患兒自身、遺傳、心理等多種因素所致的疾病。

第一,大部分尿床的孩子存在著夜間“抗利尿激素(AVP)”分泌不足,導致孩子晚上的尿液增多,膀胱不能儲存這些多餘的尿液。

第二,尿床的孩子可能還有膀胱功能障礙,即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小(俗稱小膀胱)或膀胱不穩定。

第三,中樞睡眠覺醒功能與膀胱的聯繫障礙。睡覺時膀胱充滿了,大腦就會收到信號,讓孩子醒過來排尿,但有些尿床的孩子因為這一信號傳遞系統的障礙或發育遲緩,孩子半夜膀胱脹滿了也不能自己醒來。

第四,遺傳因素對孩子尿床也有一定影響。原發性遺尿患兒常有遺尿家族史。一些調查問卷的結果表明,一級親屬雙方患有遺尿症,兒童患病率高達73%。

第五,一些疾病也會引起尿床:如果孩子患有尿路感染、血尿、蛋白尿、腎結石、腎積水、睡眠問題、包莖、隱性脊柱裂、貧血、肥胖等疾病,也會導致尿床。

此外,如果孩子在入睡前喝了大量的水或飲料,容易引起尿床。

目前有研究發現,在智力發育遲緩、自閉症、注意力缺陷和運動或感知功能障礙的兒童中,遺尿症發生的頻率增加。

許多家長都以為孩子老尿床是正常的,認為“等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總是一拖再拖。針對家長對遺尿症的認識匱乏,蔣小雲教授表示需要加強對家長的宣傳教育,“其實,兒童遺尿症每年的自我緩解率只有10%~15%,一味地‘等等看’往往導致不必要的痛苦,可能會讓孩子的病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

尿床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蔣小雲教授直言,對於兒童來說,尿床是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創傷性事件。尿床使孩子“日復一日”地承受著心理壓力。

1、尿床可影響孩子的體格生長發育,多數尿床的孩子身材瘦弱、矮小。

2、尿床的孩子智力、記憶力可下降,且有多動傾向和注意缺陷。

3、長期尿床,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對其完整人格的建立極為不利。尿床還會導致孩子自卑、孤僻內向、焦慮、抑鬱等的發生,家長的誤解和責備更是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老是尿床會使家長產生沮喪、無助的情緒,無法忍受時,會產生很大的家庭壓力,導致懲罰兒童,同時需要夜間換床單、安慰兒童等,長期就會形成不良的生活狀態,帶來健康隱患。

“遺尿症若不及時治療,1%~2%的患兒遺尿症狀將持續到成年期。而且年齡越大,遺尿次數越多,症狀越重。”她說,不及時治療,將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睡眠品質、心理健康以及生活環境。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