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髕骨軟化症,這些事項必須要注意到

髕骨軟化症的危害比較大,嚴重的會影響人的正常活動,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很多事項,比如要瞭解髕骨的磨損規律,要避免激烈的運動,嚴格控制好自己的體重等等。

1.認識髕骨軟骨的生理性磨損規律

年齡意味著磨損: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疼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小孩的所謂“生長痛”多見。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不知疲倦地用。但能緩衝衝擊髕骨軟骨僅是3~5毫米厚,由於無神經分佈,不知痛或疼痛1~2天自然“好了”,所以在15~50歲很長一段時間無“預警信號”。30歲~40歲:有輕度磨損,為脆弱期,可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不引人注意。40歲~50歲:經常在走遠路後,膝關節就出現酸痛,應該開始保養關節了。50歲以上:膝關節疼痛常發而明顯,軟骨快全層磨損,關節炎開始發生(它是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接近終點的信號)。人的膝關節軟骨退變,在30歲以後就開始了。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可見自然磨損進展慢,不正常磨損才致病,所以對膝關節的保健應及早進行。有髕骨軟化症要及早矯正髕股關節關節兩部分對合不正常,不要症狀重了才治療。

2.避免劇烈運動

避免不科學的持續性蹲位和劇烈的運動,如爬山、爬樓梯等膝關節屈曲位負重用力的鍛煉。避免突然改變鍛煉的強度,目前依然有人在做“站樁”試圖增強膝關節力量和耐力的活動,這絕對不適合髕骨軟化症患者,因為在屈膝35°~50°範圍內髕骨向外滑出力加大,髕骨軟骨所受到壓力和摩擦也最大,所以不少人做後症狀加重。人們要懂得如何避免不正當的膝蓋負重:躺下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站起來和走路時負重大約是上半身體重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是3~4倍。跑步時,則是4倍。打球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6倍。蹲和跪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8倍。

3.保持合適體重

保持合適體重以降低作用於膝關節上的重力,上面已談了肥胖也會增加膝關節的退行性疾病的危險。

4.股四頭肌與老年人膝關節穩定性的關係

國外已有文獻報導關節周圍肌肉較強壯、發達時,關節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可降低80%,發生時間也較晚。都知道,股四頭肌內側頭在膝關節最後30度伸直和鎖定膝關節、保持膝關節穩定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強壯和發達有利於穩定膝關節,不但可治療髕骨軟化症還可減少膝關節內不正常的撞擊,可減少骨性關節炎發病率,保持膝關節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