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面部肌肉萎縮如何治療,中醫治療方法效果好

肌肉萎縮常見的類型有小腿肌肉萎縮,面部肌肉萎縮等,不同類型的肌肉萎縮治療方法也不一樣,面部肌肉萎縮可以採取中醫的治療方式,最重要的還是患者要保持好的心情。

1、脾胃虛弱: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穀,統血,主肌肉、四肢,脾胃虛弱,運化不能,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養而成痿。肌肉萎縮的症狀表現為肢體軟弱無力,肌肉枯萎消瘦,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面色虛浮無華、舌苔薄白,脈細。肌肉萎縮的中醫療法是健脾生血,益氣生肌。

2、肝腎虧虛: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筋骨經脈失去濡養而成痿。肌肉萎縮的症狀表現為:下肢痿軟無力,不能久立,腰脊酸軟。一側或兩側感覺障礙或痛覺消失。並伴有頭昏目眩、耳鳴、遺精、遺尿或月經不調,舌紅苔少,脈細數。肌肉萎縮的中醫療法是採用益肝補腎,滋陰清肺。

3、血虛血瘀:血虛則四肢失養、血瘀則阻脈絡而成痿。肌肉萎縮的症狀表現為:四肢軟弱無力,手足麻木不仁,面色無華或唇紫,舌下瘀斑,四肢青筋暴露,脈澀馳無力。肌肉萎縮的中醫療法是採用補髓養血,祛瘀通絡。

溫馨提示:在治療肌肉萎縮的時候,還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愉悅的情緒,這樣有利於輔助治療肌肉萎縮,而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影響到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調節,使肌跳加重,使肌肉萎縮發展。因此患者的心理治療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