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奶粉越濃,營養越高?小心寶寶消化不良

生活中,父母生怕孩子營養不達標,在給寶寶沖奶粉時有意無意地多加些奶粉,認為越濃越有營養。對此,兒科專家表示,奶粉沖太濃或太稀都不利於寶寶的健康,甚至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血液健康、腎臟功能等。奶粉沖泡不能脫離科學的配比,否則會適得其反。

奶粉沖泡須按照科學配比

奶粉沖調的濃度,取決於配方奶粉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和寶寶生長階段的消化吸收能力,有科學的依據。醫院新生兒科專家說,如果奶粉沖調太濃,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消化不良等問題。

1.影響消化功能。長期奶粉沖調過濃,會使孩子的消化系統滲透壓失衡,容易出現嘔吐、腹脹等症狀。

2.會增加血鈉濃度,影響血液健康。血液中鈉的含量過高,會影響鈣的吸收,使寶寶身體發育遲緩,個子矮小。並且嬰幼兒對鈉吸收率比成人高,即使血液中的鈉濃度屬於正常,也會隨著鈉的累積,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等產生影響。

3.影響對水分的吸收,增加腎臟負擔。奶粉沖得太濃,會攝入過量的蛋白質,而攝入水分又減少,蛋白質分解代謝所產生的非蛋白氮物質就會在血漿內瀦留,從而導致氮質血症。

奶粉不能沖太濃,那沖稀一點行不行?兒科專家的答案是:也不行。奶粉沖調太稀會導致蛋白質含量不足,同樣也會引起營養不良。醫生強調,奶粉沖調一定要嚴格遵守配方奶粉包裝上的建議沖調方法,不要自己隨意增加或減少奶粉濃度。同時,食用配方奶粉的孩子需要及時補充水分。

沖奶粉的水溫不可過高

沖調奶粉是一件看似很簡單,卻內含玄機的事情。除了奶粉濃度要按照科學配比外,水溫的控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水溫過高會破壞奶粉中的乳清蛋白,影響孩子消化吸收。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鈣、鐵等微量元素。如果水溫過高,會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某些對熱不穩定的維生素也會被破壞,特別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質,會被全部破壞。

“沖調奶粉應使用溫水,避免營養物質損失。通常最適宜的溫度是40~50攝氏度,不同的配方奶粉沖泡的水溫略有不同,因此在沖泡配方奶粉前,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

沖奶粉時先加奶粉還是先加水?

對於沖奶粉時先放奶粉還是先放水的問題,一直是媽媽們熱烈討論的話題。國家級高級育嬰師表示,如果先加奶粉,後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液就太濃了。而先加水,後加奶粉,雖然奶量會增加一些,但濃度適宜。

未吃完的奶能留在奶瓶中下次再喂嗎?

兒保專家表示,未吃完的奶不能保留在奶瓶中下次再喂。因為在吸吮的過程中,瓶中的奶已被污染。而奶又是極好的培養基,放置幾小時後,細菌已呈幾何倍數增長至足以讓孩子致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