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懶”媽媽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 你懶對了嗎?

【六一兒童網導讀】教育孩子往往是令現在小夫妻最頭疼的問題。孩子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不管好壞長大之後都是很難改變的。有些媽媽比較寵溺孩子,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替孩子做好。其實這樣不但會養成孩子“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壞習慣,而且不利於孩子性格的形成,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嬌自慣,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步入社會很難和人相處。只有儘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懶媽媽”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事實上,“懶媽媽”也並不好當。很多時候,“懶媽媽”比“勤奮媽媽”會更加辛苦、勞累。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在很多情況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會更加麻煩,因為孩子常常會“幫倒忙”。但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我們要學會多點耐心,多花點時間給孩子做的事“善後”,慢慢的,孩子就會做得越來越好,媽媽就會省心很多。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說話的方式、飲食習慣、待人接物的模式都會影響到孩子。

有一個懶媽媽,孩子才能學會自己來。其實現在大部分媽媽就是因為太“勤快”了,什麼事情都想在孩子的前面,幫著孩子做各種事情.所以孩子才變得能力弱、適應能力差。媽媽快半拍,孩子自然就慢半拍,媽媽永遠都比孩子快半拍,說話她得搶著說,辦事她得搶著辦,孩子本該鍛煉的語言和各種能力都被老媽給提前支付了。媽媽快半拍,孩子自然就慢半拍,甚至一拍。

嘴懶由於孩子的生活經驗、動手能力等還未完全成熟,經常會做些讓媽媽瞬間冒火的事情,例如打翻水杯、飯吃得到處都是,有些媽媽可能會抱怨或者嘮叨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是我剛拖的地呀,諸如此類的話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其實這些家長看著簡單的事情,孩子是需要一步一步的學習、實踐才能掌握的。這時不妨做個懶媽媽,不嘮叨、批評,只是告訴孩子如何避免這些失誤的發生,鼓勵孩子下次做更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們從小教給孩子的一句座右銘。孩子也常常掛在嘴邊,可是家長往往會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家長往往會擔心很多,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受傷。其實成長過程中的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難免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記憶深刻,分清好壞對錯。所以我們寧願做一個“懶媽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我們在他們身後默默的保護他鼓勵他,這樣才能教育出最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