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幽門螺桿菌的中醫治療有哪些

幽門螺桿菌是臨床上的常見細菌,幽門螺桿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非常大,臨床上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治療通常採取藥物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中醫治療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治療方法,需要注意辯證施治。

1、脾胃虛弱證

症狀:胃脘脹痛痞滿,饑時痛甚,喜暖,按時感到舒服,面色蒼白,神疲,頭暈,舌質淡,唇有齒痕,脈細。

治法:健脾和胃。

方藥:益氣和胃湯:黨參30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山藥20克,蓮子12克,扁豆12克,陳皮12克,半夏12克,雞內金12克,神曲15克,麥芽15克,蘇梗10克,白豆蔻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參茯膠囊、健脾丸口服。

2、肝胃濕熱證

症狀:胃脘滿悶,胸悶不饑,噁心欲嘔,身重倦怠,口渴不飲,大便溏薄不暢,舌黃膩,脈滑,胃鏡檢查胃黏膜充血明顯,水腫甚至糜爛。

治法:清化濕熱。

方藥:清化湯:黃連10克,黃柏10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黃芩12克,連翹20克,公英20克,滑石20克,柴胡12克,澤瀉12克,茯苓12克,雞內金12克,山楂12克,神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熱炎寧、敗毒丸口服。

3、胃陰不足證

症狀:胃脘隱隱作痛或灼熱不適,嘈雜似饑,口幹食少,大便幹硬,脈多細數。

治法:益胃養陰。

方藥:養胃湯:生地20克,元參15克,沙參12克,麥冬12克,五味子12克,烏梅10克,石斛15克,黃精15克,玉竹12克,花粉12克,葛根20克,厚樸12克,郁李仁10克,草決明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養胃丸、珍珠丸口服。

4、肝胃不和證

症狀:納呆,胃脘痞滿,脹痛,噯氣頻頻,情志不遂可誘發、加重。舌苔薄白,脈弦,慢性胃炎伴腔胃排空障礙,膽汁反流多見於此證。

治法:疏肝和胃。

方藥:舒肝和胃湯:柴胡12克,芍藥15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2克,蘇梗15克,黃芩10克,葛根20克,枳殼15克,厚樸12克,青皮12克,雞內金12克,山楂12克,萊菔子20克,檳榔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和胃丸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