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媽媽是超人:包餃子聰明可愛,圈粉無數,奶奶卻為這件事擔心,想想真的挺憂心!

媽是超人:包餃子聰明可愛,圈粉無數,奶奶卻為這件事擔心,想想真的挺憂心!

在媽媽是超人中,包文婧要帶著餃子去幼稚園,然後奶奶一起陪,其中餃子高興的和奶奶說,一會要去外面,結果餃子說話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蹦,讓奶奶很擔心。

餃子先說一他字:“去”

再說一個字“對”

最後一個字:“面”

最後合到一起,去外面

奶奶看著很擔心,孩子那麼聰明,不可能就會說一個字

餃子卻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蹦,不過話說回來了,餃子畢竟都2歲了,語言發展,說整句話應該沒問題了,她卻還是一個一個字的蹦,確實讓人挺但心的。

小編想起曾有網友在育兒群裡留言:寶寶過了兩歲了,現在說話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說,雖說男孩可能說話晚,但還是著急啊!別人家寶寶不到一歲就會叫爸爸媽媽了,人家說一歲半就能說好多詞了,我們這可好,現在爺爺奶奶都會叫,一遇到什麼吃飯喝水啊,人家就飯飯水去了,真是仇殺我也!樓上有個比他大不了幾個月xj姐差不多都會說了,真是羡慕!

育兒專家,寶媽須知,寶寶語言的發育個體差異比較大。

有的寶寶1歲左右開始說話,到2歲,幾乎什麼話都會說了;有的寶寶語言發育則顯得比較“緩慢”,2歲過了,還只會蹦單字,3歲左右才能比較好地表達需求。寶寶在語言發展方面存在的這種差異性,與其智商高低沒有必然的聯繫。那些說話早的寶寶將來未必更聰明,那些說話晚的寶寶也未必就更笨拙。

愛因斯坦小時候語言發育比同齡寶寶遲緩很多,但是,他依舊成為愛因斯坦,無人匹敵。
既然寶寶語言發育存在這樣的差異性,即便寶寶總是用單字表達,只要我們確認沒有給予寶寶一個有缺憾的語言環境,我們也盡可以氣定神閑,坦然面對。
寶寶學習語言需要經歷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他的語言能力才會爆發。

在積累階段,他更多地是在聽、在吸收。因此,我們說什麼,寶寶都會有意無意地聆聽。

通過聽,他積累了大量的語音資訊。

隨即,他將這些發音與其實際意義聯繫起來,這才逐漸理解了語言。在掌握一定的語言素材之後,寶寶會嘗試發出這些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是,因為發聲器官還在發育中,在表達自己的時候,他常常會遇到困難。只能發出單個字的音便是他最常遇到的困難之一。隨著發聲器官發育成熟,寶寶自然會發出更多的音,說出更多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