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親吻寶寶的危害!

這段話不是第一次傳播了,上次是去年的春天,再早之前,類似的消息是以“親吻病”EB病毒為噱頭。不管是EB病毒還是“皰疹性咽峽炎”,其實沒什麼大區別。所謂“皰疹性咽峽炎”,聽著很專業,其實瞭解也不難,皰疹+咽峽+炎,就是一種表現為在口腔內長皰疹的炎症。

皰疹性咽峽炎的原因是病毒感染,能引起這種病的病毒種類很多,比如柯薩奇A組病毒、埃可病毒、EV71病毒、EB病毒等等。這些病毒很少有“大人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傳染的”,和親不親寶寶關係不大。

大部分皰疹性咽峽炎其實是通過細思恐極的“糞??口”途徑傳播,因此注意生活衛生,對患者進行隔離,處理好生病寶寶的尿布、便便,以及便後洗手這些才是最重要的預防手段。

即便是不小心傳染上了皰疹性咽峽炎,也不需要那麼擔心,寶寶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自己慢慢痊癒。就算你擔心,目前也沒有針對這類疾病的疫苗和特效藥,不管是中藥,還是抗病毒藥物,都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相信到要掏錢的效果。

皰疹性咽峽炎的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是它和更嚇人的手足口病的關係。如果從病因等方面看,兩者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界限。如果我們一定想搞清楚寶寶得的什麼病,可以簡化一下:只有嘴裡出皰疹,就是皰疹性咽峽炎,如果身上出現皮疹,就是手足口病。

所以家長面對孩子出現類似症狀,最重要的並不是立刻分辨是皰疹性咽峽炎還是其他疾病,而是觀察寶寶的症狀是否嚴重。如果寶寶的狀態平穩,逐漸好轉,就加強觀察,不要慌張,避免過度醫療;但如果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症狀,就要儘快送診就醫,比如:持續數日的高燒不退,精神萎靡,昏睡,持續嘔吐、頭痛、無力,或者呼吸、心跳加快等情況。

如果沒有這些重症的表現,家長可以只針對症狀進行干預,比如吃退燒藥等等。這些干預雖然沒辦法讓孩子儘快康復,但可以讓他不那麼難受。此外還需要注意飲食上面偏重一些流質好吞咽溫度適合的,吃個霜淇淋,喝點涼水減少寶寶口腔內的疼痛感,想辦法讓寶寶更開心一些,並且記得及時補充營養和水分。

總體來說,關於皰疹性咽峽炎,家長最需要瞭解的是:

這是一系列病毒感染疾病的統稱,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療藥物,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寶寶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抵抗力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自愈;

這種疾病通過“口對口”傳播的比例很少,拒絕親寶寶也減少不了多少患病幾率,搞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多通風,處理好汙物,患者隔離,這些才是有用的;

對患病寶寶的護理主要是減少不適,比如退燒,適當的飲食,充分的補充水分,同時應該加強觀察,監測體溫。

如果寶寶只是喉嚨痛、發燒、厭食等症狀,不需要去醫院就診,在家休息就好,去醫院看病醫生也沒有更好的方法,最多給你開一些“貌似有用”的藥物來安慰家長;如果懷疑出現嚴重的症狀,則應該儘快送醫診治;

病癒之後應該再隔離一周,而不是儘快讓孩子上學,從小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也是一種學習。不過不傳染皰疹性咽峽炎,並不代表我們可以隨便親別人家的寶寶。再可愛的娃,那也是別人家的。在親之前,請各位路人先徵求寶寶家長的同意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