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為什麼新生兒出生之後十個有九個寶寶都有黃疸,這些原因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的

為什麼新生兒出生十個有九個寶寶都有黃疸,這些原因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的!

寶寶出生後沒幾天,您或許會發現寶寶的小臉突然變得黃黃的,這讓很多缺少育兒經驗的新手爸媽變得不知所措:寶寶得黃疸啦!這是怎麼回事?今天,針對“新生兒黃疸”這個話題,小編就來給新手爸媽們深度剖析一下~~

家住鄖西土門鎮的王女士順利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在第三天,王女士發現孩子身上的黃疸加重,於是,她給孩子口服“媽咪愛”,可一個星期後,孩子黃疸狀況並無好轉。

在孩子出生的13天,王女士的婆婆聽說蠍子泡中草藥能夠治黃疸,於是找來偏方,給孩子喂了一些。可在第三天時,發現孩子哭鬧不止,腹脹嘔吐,並且嘔吐物呈墨綠色。

王女士當行將孩子送往醫院,醫生初步診斷為孩子可能腸梗阻,必需要手術,否則腸子可能會全部壞死,危及孩子生命,在手術過程中,醫生發現已有20釐米的小腸壞死,將其切除,嬰兒化險為夷。

是藥三分毒,千萬不要輕信民間偏方給嬰兒治黃疸,其實重生兒黃疸很常見,並不可怕,及時排查黃疸性質,及時治療。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欲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為什麼剛出生就會患上黃疸呢,主要的誘發病因有以下幾種: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迴圈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迴圈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綜合症、Gilbert綜合症、Lucey-Driscoll綜合症、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

3.膽汁排泄障礙

肝細胞排泄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症,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常見的病因有: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病、綜合症、膽管阻塞。

新生兒黃疸指數正常值是多少?

正常新生兒黃疸指數最高約51.3μmol/L(3mg/dl),在生後4天左右達高峰,一般不超過171~205μmol/L(10~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6.5μmol/L(15mg/dl),以後逐漸恢復。凡登白試驗呈間接反應。尿中膽紅素陰性,糞內膽色素增多。

臍血 ~24h ~28h 3~7dl

足月兒 <>

早產兒 <>

許多人會認為喂母乳與黃疸指數高有關,其實並不儘然,專家認為要把其他造成黃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說是因為母奶造成黃疸。由於前1個星期的黃疸,有可能是因為餵食不足所導致脫水,這時如果指數小於20mg/dL就沒有問題,因為至今還沒有因母乳性黃疸產生腦病變報告的文獻,所以一般不建議終止母乳餵食,但如果黃疸指數超過20mg/dL,可以暫時停止喂母乳,用嬰兒奶粉輔助。如果在48小時之內黃疸改善再重新餵食母乳,膽紅素可能會稍微回升2~4 mg/dL,對寶寶不會有影響。母乳所產生的黃疸,大約會在1~3個月內完全消失。

很多父母可能以為黃疸只有一種類型,其實它是分兩種類型的,分別是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的黃疸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過幾天會自然恢復的。如果您的孩子被醫生診斷為病理性黃疸的話,那就需要藥接受藥物治療了,另外還需要平時的精心護理。許多黃疸患兒父母可能還不知道該如何護理,下面就讓專業人士教您幾招。

1、保護好肝臟

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並保護好肝臟。

2、判斷黃疸的程度

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3、觀察大便顏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4、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

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乾淨,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高。

5、給新生兒充足水分

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6、病理性黃疸應及早治療

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後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症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