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三大時期讓痔瘡纏上女性,做到六點遠離痔瘡

久坐、久站、負重過度、便秘、腹瀉等都會引起痔瘡發作。痔瘡好發於20~40歲人群,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這句俗語形象地說明了女性患痔瘡比男性多的事實,這與女性特有的生理特點有密切關係。

三大時期讓痔瘡纏上女性。經期、生育期、更年期這三個重要時期導致女性痔瘡的發病率高於男性。法國學者聖·皮埃爾於1982年發現,女性內痔叢有雌激素受體,妊娠及月經週期雌激素水準升高時,刺激此類化學受體,可反射性引起靜脈擴張,血流量增加,導致痔瘡的發生。月經期女性往往因失血而導致大便硬結,如廁時常因用力過度導致肛裂和痔瘡。生育期女性,妊娠後可引起腹壓增高。隨著子宮逐漸增大,下腔靜脈受壓日益加重,直接影響直腸下端和肛管處的靜脈回流,致使痔靜脈充血擴張,加上分娩時過分用力,痔靜脈回流障礙加重,從而誘發痔瘡。

現代女性工作時多需久坐、久站,加上壓力大,精神緊張,容易忽視便意,有時還不得不忍便不排,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性便秘,成為誘發痔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克服心理障礙早就醫。由於痔瘡生長的部位特殊、隱蔽,很多女性患者總存在害羞心理,很大一部分人的態度是能拖則拖。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並有一定的自限性和自愈性,確實有一部分人的痔瘡會在“拖一拖”之後就沒事了。但這並不是對待痔瘡的正確態度,如果沒有消除誘因,痔瘡復發將在所難免,痔瘡反復發作對健康影響很大。

痔瘡的主要症狀是便血、脫出、肛門濕癢。反復便血會使體內丟失大量鐵,引起缺鐵性貧血;痔核反復脫出,日久易嵌頓,導致感染、壞死。女性要經過懷孕、生育這一特殊生理時期,免疫力比較低,容易導致痔瘡發作和加重。因此,女性患者不可諱疾忌醫,應儘早到醫院診治。還要注意調節情緒,避免壓力過大,保持心情舒暢。育齡女性應將痔瘡處理好後再懷孕為妥。

儘量採取非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包括硬化劑注射、外用藥膏、栓劑等。平時應保持大便通暢,每日用溫水熏洗,改善肛門局部血液迴圈。飲食上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適當吃些芝麻、蜂蜜。便秘較嚴重時可服用麻仁潤腸丸、槐角丸等藥物。出血較多時,可服用維生素C、安絡血、止血敏等。腫痛時,膏劑和栓劑可選用性平和的中藥,如九華膏、太寧栓。生活上儘量避免久站久坐,作息規律有序,運動要適度。

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進一步加重,形成嵌頓,患者痛苦難以忍受時才考慮手術治療。手術以解除主要痛苦為目的,儘量減少創傷。對於孕婦而言,妊娠早期和後期不宜手術。

6招預防痔瘡。針對引起痔瘡的原因,我們可從6個方面進行預防。

1.加強體育鍛煉,避免持續保持同樣的姿勢。特別是從事久坐、久站、活動少工作的人,更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球類活動等。還可做自我收肛運動,每天1~2次,每次3~5分鐘,增加血液迴圈,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盆腔充血,改善痔靜脈回流。孕婦可適當做些家務活、散步等。

2.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天早晨起床後或吃完早餐後排便的習慣。多吃芹菜、白菜、菠菜等含纖維素多的蔬菜,以及蜂蜜、黑芝麻、核桃仁等食物,增加大便容積,促進腸蠕動。切不可有排便感時反而忍著不排,排便時不要看書報或過分用力。

3.及時治療肛門及大腸炎症。如有腸炎、痢疾、肛隱窩炎、肛周皮炎等疾病,要及早治療,避免長期腹瀉及炎性分泌物刺激肛門直腸部,引起痔靜脈的充血和擴張。

4.注意飲食調理。少吃辣椒、胡椒、酒類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赤小豆與當歸合煎,或與大米熬粥,可治痔瘡便血、腫痛。新鮮槐花可以做涼菜、包餃子,具有涼血止痛、止血消痔的功效,亦可代茶飲。肉蓯蓉可用于產婦、病人、體虛者和老人便秘、痔瘡脫出、出血等,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的功效。

5.注意休息。熬夜、勞累過度,是誘發痔瘡的一個重要因素。上網族、打撲克族、麻將族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這是極不可取的,應該有所節制,張弛有度。

6.排便後應及時清洗肛門。如果有條件能用溫水清洗的話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