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感冒了?夏天和冬天的治法可不一樣

夏季來臨,空調成為現代人賴以生存的避暑法寶。但室外熱浪滾滾,室內冷氣太足,人很容易感冒。大家習慣把夏天的感冒都叫做“熱傷風”,其實這是不對的。

熱傷風的“真身”是啥樣?夏天感冒應該怎麼辦?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週日準時更新)今天帶你一起揭曉答案。

夏季感冒就是“熱傷風”?錯!

根據證候,中醫常把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氣虛感冒、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等幾類。

夏季常見的感冒類型有暑濕感冒和暑熱感冒,它們往往比冬天的感冒更有“殺傷力”,不光讓人鼻塞、流涕,還讓人昏昏沉沉,且出汗後體溫依然難以降低,所以特別難受。

以往,大家總是把所有夏季感冒都叫做“熱傷風”,認為發發汗、吃點感冒藥就行了,其實只有暑濕感冒才是老百姓俗稱的“熱傷風”。

熱傷風和暑熱感冒都是因為暑熱導致,區別在於是否有“濕氣”搗亂,可通過症狀來區別。

暑濕感冒(熱傷風):

主要表現為發熱(多為低熱)、頭暈昏沉、鼻流濁涕,以及嘔吐、腹瀉、口幹但不願多喝水,舌苔黃膩。

暑濕感冒通常病程較長,大多需數日治療才能痊癒。

暑熱感冒

主要表現為發熱(多為高熱)、汗多、口渴愛喝水、小便灼熱、乏力倦怠、精神不振等,症狀比較重。

熱傷風和暑熱感冒的最大區別,是熱傷風發熱多為38℃左右的低燒,且午後發熱明顯增高,出汗後體溫不會下降,生病時不會有怕冷的感覺。

另外,熱傷風的症狀跟中暑十分類似,都有頭痛、嘔吐的症狀,但中暑一般不會發燒。

夏季感冒,吃藥有訣竅

夏季感冒用藥應以清熱解表、消暑除濕為主,冬季常用的感冒清熱顆粒等溫熱藥物,一般不適合在這個時候使用。

熱傷風:可以選擇經典中藥方劑新加香薷飲,其他中成藥包括祛暑丸、暑濕感冒沖劑、藿香正氣丸、清暑益氣丸、小兒暑感甯糖漿等。

暑熱感冒:可用的中成藥包括暑熱感冒沖劑、清涼沖劑等。

做好5件事,緩解難受症狀

大家感冒後都希望能快點好,但感冒是種自限性疾病,即使不治療也可自愈,且病程通常為一周。治療雖然不能縮短病程,但可改善感冒症狀。做好下面這些事,有助減輕病情,讓你不那麼難受。

1

多吃清暑食物

熱傷風的人可多吃薏米粥、冬瓜綠豆湯、鯉魚赤小豆湯、荷葉飯等食物,以祛暑利濕;暑熱感冒的人可用西瓜、番茄等清熱生津的水果榨汁飲用,注意多飲水,來清除暑熱。

2

喝碗香薷粥

香薷又稱香戎、蜜蜂草,有發汗解暑、溫胃除濕的功效。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

感冒後,不妨喝碗香薷粥。取香薷5克,粳米50克,綠豆50克,白糖適量。

先將香薷加適量水煎沸,去渣留汁備用;然後將粳米與綠豆加水煮粥,快煮熟時加入香薷汁即可,一天吃2~3次,每次一小碗。

3

找一張床

治感冒,一張床的作用不容小覷,一些臨床醫生認為“睡覺是最好的感冒藥”。

最好保證每天睡足8小時,如果條件允許,感冒後應請假在家休息1~2天,儘量避免帶病工作和劇烈運動。

4

用淡鹽水漱口

將7.5克食鹽溶解在250毫升溫水中,緩慢漱口能緩解咽喉腫痛,可每隔6~8小時漱口一次。感冒時不要使用刺激性過強的漱口水,以免加劇呼吸道乾燥。

5

少量多次喝水

感冒後要保持足夠的飲水量,但短時間內大量喝水,反而可能因造成身體脫水。

正確的做法少量多次喝水,每次喝大約300毫升,然後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喝。這樣,既能攝入足夠的水分,也不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做好3件事,避免感冒找上門

在酷熱的環境下,人體毛孔開放,汗液通過皮膚排出,並幫助人體散熱;此時如果不慎受涼,毛孔會突然關閉,汗不能正常排泄,熱氣積聚在體內,就會招來夏季感冒。

下面這3件事,最易招感冒,夏天還是注意點為好。

1

避免忽冷忽熱

在忽冷忽熱的環境內非常容易感冒,一般情況下,空調房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4℃最為適宜。如果室外溫度太高,相差4℃不現實,空調溫度也不宜低於26℃。

從室外進入室內,最好在沒有空調的房間適應幾分鐘,再進入空調房;運動後一身大汗,切忌立刻沖冷水澡或吃冷飲。

2

晚上睡覺別貪涼

睡覺貪涼容易導致暑濕感冒,因此夜間不要露宿戶外,也不宜長時間開著電風扇和空調,更不要在有過堂風處睡覺,以免受涼發病。

此外,睡眠不足7~8小時,會降低人體免疫力,更容易感冒。

3

保持樂觀心態

悲觀抑鬱等不良心理,會導致皮質醇等激素的釋放量增大,而這些物質會直接抑制免疫系統,降低免疫力。

免疫力低了,人自然更容易感冒。因此,減少壓力、保持樂觀也是預防感冒的好方法。

最後,熊小知想提醒你,如果病程超過兩周仍不痊癒或反而加重,你就要做進一步檢查,排除是否患了其他疾病。▲

本期編輯:張傑 美編:靳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