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正面管教,讓我做回“好媽媽”

從備孕開始,我就買來很多養兒育兒的書籍學習,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做個合格的好媽媽,讓我的寶寶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可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隨著他自我意識的覺醒,我們母子間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極大挑戰。常常會因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引發權力之爭。我好像忘記了當初,當小小的他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當我看到他的那一刹那,我曾在心底對他說:”寶貝,感謝你來到我的身邊,媽媽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你一生順利,健康快樂!”好吧,我承認現在我的確多了一些新的願望,我希望我的孩子自信、幸福、自律、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可這些品質難道就是從我們每天的對抗中得來的嗎?就是從我大聲訓斥他或強制他完成我的要求得來的嗎?還是可以從我因他哭鬧而心軟妥協中得來呢?我很迷茫,很無助,我知道現在的狀況不妙,但又不知該如何解決!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正面管教》這本書,瞬間我就被封面上的簡介擊中了: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天啊!這不正是我一直期望的嗎?是不是我終於不用再向個大擺鐘一樣,在強硬和妥協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一會兒為自己的強硬擔心孩子受打擊,一會兒又為自己的妥協擔心孩子被慣壞了!

於是我迫不及待的翻看,越看越覺得自己得到了一座寶庫!

首先,它讓我心態變的平和。從懷孕到寶寶上幼稚園前我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寶寶身上,自己也變的特別敏感。當寶寶出現某些“不聽話”行為的時候,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因此常常會把自己的無助通過呵斥,發脾氣等方式傳遞給寶寶。漸漸地,寶寶在遇到問題時也開始亂發脾氣,甚至開始打人(因為他從小語言發育的就早,之前並沒有出現過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而打人的行為)。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開始努力克制自己的暴怒情緒。但是克制一時容易,很難一直克制下去。經常這件事忍住了,另一件事沒忍住就會更強烈的爆發!而正面管教的魅力在於,並不需要我去 “克制”自己,不需要我強忍憤怒,而是以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孩子,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納孩子的情緒。隨之而來的,是寶寶的情緒也重新變得平和,亂發脾氣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

其次,當我和孩子的情緒都能被很好的接納的時候,我們也更容易冷靜下來,不再糾結問題本身,而是把目光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寶寶適應幼稚園以後我就去找了份培訓學校的工作,由於下班到家比較晚,吃了晚飯基本陪寶寶洗漱完講幾本故事就到關燈睡覺的時間了。以前我沒上班的時候寶寶關燈了就自己躺到枕頭上睡,誰知道現在卻非讓我一直抱著才行,不然就各種發脾氣,甚至推我讓我出去。那段時間我們經常鬧到晚上11點,基本最後的結果就是寶寶哭累了睡過去了,而我本來很困卻被他折騰的睡不著了。我為此深深的苦惱,所以報了正面管教家長課,希望能更深入的學習正面管教。有天晚上,新一輪的睡前抱抱大戰又開始了,之前我會說:“你不是都能自己躺下睡了嗎?媽媽上一天班了也很累,你怎麼一點也不懂事?!”換來的當然是大寶的更“不懂事”。而這次我想試試正面管教的方法。我伸手做了個要抱他的動作,說“寶貝,媽媽抱抱你好嗎?”他把我推開(之前就是這樣,發脾氣就把我推開,讓我走,如果我真的去別的屋他會哭的更凶,但我不走他就一直往外推我,所以經常幾次下來我就爆發了!)。我又說:“媽媽需要你的抱抱!”他還是哭,但是沒再推我,只是向後退了退!(看來有戲)我繼續說:“沒關係,媽媽在這陪著你,等你準備好了就過來抱抱。”然後我就靜靜的陪在他身邊,沒有再說話,過了大概2,3分鐘,他的哭聲漸漸停了。我再次做了伸手抱他的動作,他就一下子撲到我懷裡來了,本來停下的哭聲又大了起來,當時我的眼淚差點跟著掉下來,我輕輕的摸著他的後背對他說:“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覺得很傷心很難過還有些生氣,是因為你一天沒看到媽媽很想媽媽,所以想和媽媽多親近親近,但媽媽抱你一會兒就想讓你自己躺著,我猜,你希望媽媽能一直抱著你是嗎?”寶寶使勁的把頭往我懷裡鑽了鑽,但是情緒慢慢平復了下來。我又說:“媽媽現在覺得有些不開心,媽媽很愛你,不過媽媽上了一天班也很累了,媽媽希望能早點躺下休息。”大寶抬頭看了看我,摟著我的手臂又緊了緊。我接著問:“那寶貝你覺得我們要怎麼辦才好呢?”“媽媽一直抱著!”“好吧,這是一個主意,你希望媽媽一直抱著!還有嗎?”“媽媽躺著抱著!”“哦?這個主意也不錯,媽媽能稍微休息下了,大寶還能不能想出其他辦法呢?”“媽媽要是累了就下來,媽媽摟著。”“你是說媽媽抱累了就放你下來然後媽媽一直摟著是嗎?或許你還可以摟著你最喜歡的小兔子!”“……”神奇的事發生了,大寶自己從懷裡出來,找到了他的兔子,抱著躺下,然後說“媽媽摟著,摟著也是喜歡我!”“當然,媽媽愛你!啵~”

再次,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對錯誤目的表中“尋求過度關注”也有了新的瞭解。我知道孩子有時會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是他在用他自認為正確的方式表達“我需要關注和歸屬感”。開始我很奇怪當我和寶寶在一起時我已經給予了他大量的關注,為什麼他還會產生此類行為呢。後來我才發現,是我平時給予他關注過多,導致當我有事情要暫時轉移我的注意力時,寶寶就會產生失落感,就會開始“尋求過度關注”了。比如早上我跟寶寶一起刷牙或者一起吃飯的時候,如果我和老公交談,寶寶就經常會把牙膏蓋子或擦手的毛巾扔到地上。當我瞭解他行為背後的目的時,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單純的阻止或糾正他的行為,因為目的沒解決,行為的改正只是暫時性的,很快又會引發新的行為。通常,我會說:“我注意到牙膏蓋子/小毛巾掉在地上,變髒了,怎麼能幫它變乾淨啊?”,而大寶也會乖乖去揀起來洗乾淨!既滿足了他通過參與而得到關注的需求,又免去了一場權力之爭!現在大寶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又變回好媽媽了!”這讓我更堅定了自己對正面管教的選擇!

最後我想說的是,正面管教之於我來說只是習得皮毛,這麼多好用的工具我也並沒有完全掌握和一一使用到。但儘管如此,它對於我的生活,對於我和兒子的親子關係,對於我的家庭關係改變都是翻天覆地的。很遺憾沒有早一點認識它,但也很慶倖一切還來得及。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正面管教的路上走的再深一些,再遠一些,不但是我和我的家庭從中受益,我希望未來可以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家庭從中受益。貝媽說過“正面管教是您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只有切身感觸才知道它的好,希望它可以幫助越來越多的媽媽們都做回“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