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你選擇當瑜伽行者還是當瑜伽的患者?兩者有很大的區別

Yogi:瑜伽修士或瑜伽行者,意指推行瑜伽做為生存目標的人。

Yogini:我們廣泛以為瑜伽源自於印度,陳腐的印度社會實在只有男瑜伽修士yogi,但現在地球有太多女性瑜伽生齒,以是偶然又稱女瑜伽修士為yogini。

【瑜伽小認知】

什麼樣的人可以說本身是yogi / yogini?

1. 根本上只要你自以為熱愛瑜珈,視瑜伽為魂魄朋友(只是搞曖昧或熱戀期並不算),就可以高聲說本身是yogi了!

2. 大概,你早已體認到瑜伽並不但是拿來訓練身材的,它非常溫柔的走入了人們的精力生存,點燃生命的熱情與愛,引領我們向更高的伶俐臣服。

3. 在古印度,瑜伽就等同修行,而實踐身心一體的修行人,便是yogi。

首先來個【瑜伽狂熱指數檢測】,看看你符合幾項:

1. 一天至少盤算三次“什麼時候要練習/上課?”(不管有沒有真的做)

2. 如果有一個週末(兩天)沒有上瑜伽課或自我練習,便會覺得渾身不對勁,甚至有罪惡感。

3. 若有工作或聚會與瑜伽時間撞在一起,即使你選擇了前者,多少會怪罪這些事情犧牲了練習(因為練習才是你真正的意願)。

4. 可以為了練習不吃東西,或感覺不需要吃東西。

5. 就算身體很累還是會踏上墊子瘋狂練習。

6. 受了傷,只要膏布一貼、繃帶一綁、護具一穿,練習照樣生龍活虎金剛不敗!

7. 覺得只有瑜伽能讓自己獲得平靜,沒有它不行。

8. 不知不覺瑜伽成了你的生活重心,在沒有瑜伽課或練習的日子裡,你會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麼。

9. 若有人建議你:“該休息了!不用再練了!”你會直接反應:“這怎麼可以!”

10. 關於自己設定的目標,例如倒立,會覺得現在還沒做到是因為練習不夠。

11. 肌肉有酸痛表示有練到,但你其實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肌肉酸痛。

要是以上條件切合一半以上,那麼,如許的徵象表現你不是yogi——而是“瑜伽上癮”。

要知道,當一件事變狂熱過了頭,對人生都是不康健的。有很多時間,“活動過分”的症狀不願定會顯如今身材狀態上,比方你不願定會有嚴峻的活動傷害(固然要是有,而你仍舊沒有尋求久遠有用的辦理措施,只是等傷略為好轉,就開始規複同品質的訓練,直到下一次受傷為止,那麼這便是活動過分的最佳寫照),而是會表如此生理層面,這部門固然難以發覺,但仍有跡可循,好像上述的十項生理狀態,你的熱情實在已經擦槍走火,釀成“依賴”和“執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