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茯苓治失眠,你知道該如何食用嗎?

相信大家對茯苓這種中藥比較熟悉了,這種中藥具有強大的功效,能夠治療多種疾病,比如治療失眠就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前提是要懂得正確的食用方法,下面告訴大家該如何吃。

一、茯苓能治失眠嗎?

茯苓是一種生長在松樹根部的真菌,中醫學認為茯苓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治病範圍相當廣泛,可用於水腫、食欲不振、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也可作為食物。

茯苓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有營養學家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了分析,發現她常用的補益中藥共64種,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藥就是茯苓。近年藥理研究還證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緩衰老的作用。

茯苓能治失眠嗎?茯苓可治療驚悸失眠、興奮過度所致的難以入睡,健忘,心神不安等症。適用於心律失常、精神分裂症和各類失眠症人群。

漢代張仲景的著名經方“酸棗仁湯”是滋養安神方劑,由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五味子藥材組成。重用棗仁,以養肝血、安心神為主藥。在臨床中,虛勞虛煩,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幹者,服用此湯可清熱除煩,養血安神。而今,治失眠的方劑常從此祖方化裁而得。

二、古人又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對於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同用。

茯苓和大棗合用,能健脾益氣、養血安神,有效改善失眠。失眠者可選茯苓10—30克,清水浸泡30分鐘,大棗5—10枚,加適量大米、小米或糯米,再加足量清水,最好一次性把水加足,掌握好水、米的比例,不要中途添水,否則粥的黏稠度和濃郁香味都會大打折扣。大火燒開後文火慢煮,直至粥煮到黏稠。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提前將茯苓、大棗研成粉末狀,與米一起煮,這樣熬出的粥,食用方便還利於吸收。煮粥的鍋具也有所要求,最好選用沙鍋或瓷鍋,受熱均勻,煮出的粥容易被吸收,口感也好。

需要注意的是,腹脹及小便多者不宜食用茯苓大棗粥,且這款粥僅對輕度失眠有很好的調理作用,但不應作為藥品使用,重度失眠患者最好還是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專門的藥物。

三、治療失眠,酸棗仁湯也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準備酸棗仁、以及5克的茯苓、10克的知母、和一點甘草。這些中草藥輔助酸棗仁效果會更好些,都是些鎮定催眠的藥物,然後一起放在鍋里加水煮開了服用,每天一杯,清熱、去躁,讓睡眠很容易。

失眠也可以試試豬心棗仁湯。取豬心1個,酸棗仁、茯苓各15克,遠志5克。把豬心切成兩半,洗乾淨,放入淨鍋內,然後把洗乾淨的酸棗仁、茯苓、遠志一塊放入,加入適量水置火上,用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移小火燉至豬心熟透後即成。每日1劑,吃心喝湯。此湯有補血養心、益肝寧神之功用。可治心肝血虛引起的心悸不寧、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症。

茯苓也可以用來泡酒治失眠。取茯苓60克,白酒500克。將茯苓泡入酒中,7天后即可飲用。能利濕強筋,寧心安神。適用於關節炎、四肢麻痹、心悸失眠等。

茯苓有利尿的作用,但是不能服用過量,一旦服用過量的話就會導致小便次數增多,從而傷了身體的根本,令人元氣大傷。同時腎虛患者食用之後,會加重疾病症狀,甚至出現滑精等情況,所以應注意服用劑量以及特殊人群的服用。